"《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最初发表就引起了轰动。大卫·霍克尼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吸引人的理论,不仅指出西方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借助镜子和透镜画成的,而且讲述了光学镜头的观看方式如何逐渐主宰绘画作品面貌的过程。他的这一理论吸引了全世界主流媒体的关注,并且在科学和艺术史领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现在,在这个增订版中,霍克尼将他的研究进一步拓展,首次展示了他令人激动的新发现。这本书中包含数百幅画作和素描,其中许多是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画作,每一幅图版都配有霍克尼充满激情的文字说明。书中还有许多他自己拍的照片、画的草图,展示往昔艺术家为了画得准、画得像而采用的各种技法手段,同时说明他们当年可能取得的效果。
此外,霍克尼还汇编了大量历史和现代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他与一系列国际专家之间的通信汇编则重现了神奇探索的整个过程。
这本书写的不仅仅是古代大师的失传技法,它写的也是现在和未来。它讨论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电脑时代,我们是如何观看、处理和制作图像的。永不休止地探询,不信任何先入之见,质疑已成定式的观念,霍克尼迫使我们睁开眼睛,重新认识我们观看和再现世界的方式。《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从一位富有原创精神的艺术家的视角,向读者提供了一种对艺术史的深刻洞见。"
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 ),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他1937年生于英国。1953年进入布雷德福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两年,尔后进入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并获该院金勒斯奖,1966年在克斯明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受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创作了大量腐蚀 版画,其中《浪子的历程》最为杰出,受到艺术界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多次到美国旅行,开始转向写实风格。代表作《克利斯多夫·伊修伍德和唐·巴查笛》和《克拉克夫妇俩》,含有深刻的哲理,使人回味无穷。
霍克尼能画会写,是画家兼理论家的双重身份。在最新出版的《隐密的知识》(Secret Knowledge)一书中,他告诉读者们,文艺复兴时代众多宗师的作品画得那么好,原来后面深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秘”。达芬奇、拉斐尔、安格尔画得好,是因为当时有了一种原理有如透视镜的科学装置来暗助临摹,要是掌握到这门秘密的光学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谁能捷足先登,谁就称王。他也认为,荷兰画家伦布朗从中国陶瓷的彩釉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如此大胆言论,马上造成艺术界的沸然大波,理论家甚至骂他是:“诋毁西方最伟大艺术家的疯子”。为此,英国广播公司还引经据典,为他制作了一个75分钟的长篇纪录片。
(正在采用)
《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最初发表就引起了轰动。大卫·霍克尼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吸引人的理论,不仅指出西方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借助镜子和透镜画成的,而且讲述了光学镜头的观看方式如何逐渐主宰绘画作品面貌的过程。他的这一理论吸引了全世界主...
评分给两星,是因为书压根不值这个价,千万别买,200块买来的一本铜板纸印刷很精美的书,从头到尾作者只想说那些画的惟妙惟肖,真的跟照片一样的画,是借助光学仪器的。 然后作者一路捕风捉影,凑足证据,我好像能看到作者哈哈的笑着,说,你看,这帮画画的作弊被我捉住咯。 看到最...
评分James Elkins谈了霍克尼数年前同各位学者们一起参加的研讨会(他本人也在场)。以及这本书为什么会这么受到关注。 (草译:在此之前我也再吐槽一句,艺术家用科学技术说真的不是新闻,我还想让大家提起注意从14世纪开始艺术家们就用小型蜡像雕塑做造型,才能完成临摹、构图、...
评分James Elkins谈了霍克尼数年前同各位学者们一起参加的研讨会(他本人也在场)。以及这本书为什么会这么受到关注。 (草译:在此之前我也再吐槽一句,艺术家用科学技术说真的不是新闻,我还想让大家提起注意从14世纪开始艺术家们就用小型蜡像雕塑做造型,才能完成临摹、构图、...
评分古典绘画采用投影的方式,在霍克尼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到过了。文字很少,且原创性不高,因为图多,读起来倒也轻松有趣。这本书的印刷一般吧,200买贵了,100左右还可以考虑。如果真的对古典技法感兴趣的话,还是应该买本文字更加翔实的。
极赞。大开眼界——虽然这个话题零星早有人谈及,但不及他看的这样清,这样深。将来,会与《观看之道》一起成为视觉研究上的杰作吧。
评分翻译内容排版印刷全五星!很有趣的分析角度:)
评分翻译内容排版印刷全五星!很有趣的分析角度:)
评分今天一个人从下午坐到晚上,没有吃饭也不觉得饿,一步一步就跟着霍克尼看下来,过程中我也不断地质疑,相信,将信将疑。看到那页说她其实是拿了个面具在遮住自己的脸!尼玛我坐在空旷的教室里翔都要吓出来了!!!还加粗!你要演惊悚片吗!译者太谦逊了,只有封皮里面小小的五号字写着三个译者的名字,不像一般的书译者也要来一大段介绍。老万说霍克尼对印刷要求特别高,图片质量没有辜负他。这本书还体现着一个画者的词穷,总结陈词无不过去和未来,又总怕别人不相信反复说着一句话。到绘画证据的最后终于来了点中国部分觉得翻译突然上了个档次又戛然而止了。嗯但还是很满足好奇心的一本书。价格高也因为这个大小规格特别费纸,不是一般书本大小裁得很麻烦。
评分想法不错,但材料组织的不好,充其量是份有潜力的手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