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又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曾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明报》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主任,《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现任报社社长。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
著作名称:《没有童谣的年代》《保住那一发青山》《这一代的事》《回家的感觉更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从前》《小风景》《白描》《甲申年纪事》《记忆的脚注》《故事》《今朝风日好》《绝色》《青玉案》《记得》《景泰蓝之夜》《清白家风》《橄榄香》等。
《這一代的事尚未了》 讀董橋,讀著讀著就又快一年了。 就我而言,董橋的每一篇文字大凡總有二讀。每個週末,尋覓報紙裏頭他的專欄,是初讀;每年甲子依序輪值,待到新歲匯集他舊歲的文字出了書,是再讀。 庚寅年已無幾日了。這一年裏頭,案頭又新添了董橋的四冊書:《這一代的...
评分好像是在《文化十日谈》中听两位谈到董桥,说他好,于是就在心里记下了这么位人物,后来又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人谈董桥,同时是评价甚高,于是在学校图书馆转到这本书的时候,就顺手抽了下来,薄薄的一本,很精致的封面,准备留着午睡前看。 也真在午睡前看了几篇,但...
评分董桥的文字确有明清笔记之风,又不失风度和雅致,虽然有时不是太好读,可常能有一击中的的风情和热情。 其写人不落俗流,柳敬亭和杨振宁最古近不一,但都和着情绪立于眼前。 最喜此书“文化眉批”一部分关于读书和买书的文字,最末一篇《觅书偶记》,短短两页,竟能让爱书的人...
评分广西师大出版的这一套董桥文存封皮实在有品位。素色的绸子皴皱起来,作成密密的、细细的流水的纹路,裱糊在硬纸壳上。用手摸一摸,它又像老树的年轮,古远的木头断桥,或是斜阳脉脉倦倚的阑干。翻开《这一代的事》,第一篇是《说品味》,董桥看到封皮也许会心一笑。是...
评分動筆之前,照例在網上搜索了一番。所好奇的作者生平事蹟,資料很少;對他文字的評價與爭議倒是意外地多,紛紛擾擾。 以我能看到的資料,爭論始於散文家柳蘇寫的《[你一定要讀董橋]》,這篇發表在1989年《讀書》上的文章以「書卷氣」、「文字優美」譽之;之後作家陳子善甚至編了...
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
评分你一定要读董桥
评分等台风过境,宅旅店。
评分一个好的散文家一定是能够旁征博引,另一方面董桥颇爱描绘近代人物一时一地的心情,但觉得这本书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经典,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够静吗?
评分等台风过境,宅旅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