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法与佛塔

净法与佛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湛如
出品人:
页数:377
译者:
出版时间:2006-12
价格:5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5107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佛教
  • 宗教
  • 印度佛教史
  • 印度佛教
  • stupa
  • 宗教/佛教
  • 天竺
  • 佛教
  • 净土宗
  • 佛塔
  • 净法
  • 信仰
  • 修行
  • 文化
  • 历史
  • 宗教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研究印度早期佛教律制与信仰的学术专著。作者依据 翔实的文献资料和碑铭材料,对印度早期佛教僧团的净法与佛塔信仰做了深入的梳理与研究,指出所谓净法是佛教僧侣 的行为准则,主要涉及衣食两方面。印度佛教的部派分裂即 导源于对净法理解掌握上的诸多歧异。作者还通过对有关佛 塔信仰各方面的深入探讨,认为在传统习俗影响下,佛塔信 仰逐渐成为佛教的信仰形态之一,也日渐成为理解部派佛教 的途径之一,它对大乘佛教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上篇 早期佛教净法研究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四大广说与早期佛教的净法原则
一 偈布萨与制立学处
二 四种广说与净法原则
第三章 早期佛教净法的源流与分类??五净法与七净法
一 五净法与律藏结集
二 七净法与波罗提木叉
第四章 十事非法与律藏学处
一 十事名称
二 十事内容考论
三 结语
第五章 食净法与俭开七事
一 净地与净厨
二 俭开七事
第六章 衣净法
一 衣的种类
二 比丘的三衣与净法
三 比丘的学用衣类
第七章 余论
一 律藏中常见的净法
二 结束语
下篇 印度早期佛塔信仰研究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支提崇拜与佛塔信仰
一 支提初期的诸种形态
二 圣树支提信仰与佛塔的关联
第三章 佛塔信仰的起源
一 Stupa信仰的起源
二 Stupa的语源
三 佛塔的象征
第四章 佛陀的荼毗与舍利供养
一 佛陀的葬仪
二 八王分舍利与建塔供养
第五章 佛塔供养的源流
一 过去佛的塔崇拜与营造方法
二 发塔、爪塔与闻塔
第六章 佛塔的土地所属与部派的僧中有佛、无佛论
一 塔地、僧地、塔园
二 佛物、僧物、塔物无尽
三 僧中有佛与无佛
第七章 塔的供养
一 塔的供养物
二 礼塔的禁止事项
第八章 早期佛塔的图像学考论
一 文献中所见的佛塔图像
二 Bharhut、Sanchi佛塔装饰图案形态与象征
第九章 部派佛教的佛塔信仰形态
一 佛塔信仰的族群
二 佛塔与女神信仰
第十章 碑铭中所见的佛塔信仰??兼论部派佛教思想与佛塔
一 舍利安奉及佛塔、支提建造的碑文
二 部派佛教思想与佛塔信仰
第十一章 结束语
附录:印度早期佛教的异部派比丘考索
参考文献
缩写语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律藏体现了佛教早期僧团的状态,也是早期僧团分化的焦点之一。而作者对律藏的研究多不彻底,凡言及某一具体净法时,其治立因缘多为“此为白衣所讥”。该书的后半部分谈佛塔信仰,对佛塔供养的因缘,也是此种逻辑。如果“白衣所讥”是律藏的成立之因,律藏岂不是成了白衣对佛教...

评分

律藏体现了佛教早期僧团的状态,也是早期僧团分化的焦点之一。而作者对律藏的研究多不彻底,凡言及某一具体净法时,其治立因缘多为“此为白衣所讥”。该书的后半部分谈佛塔信仰,对佛塔供养的因缘,也是此种逻辑。如果“白衣所讥”是律藏的成立之因,律藏岂不是成了白衣对佛教...

评分

律藏体现了佛教早期僧团的状态,也是早期僧团分化的焦点之一。而作者对律藏的研究多不彻底,凡言及某一具体净法时,其治立因缘多为“此为白衣所讥”。该书的后半部分谈佛塔信仰,对佛塔供养的因缘,也是此种逻辑。如果“白衣所讥”是律藏的成立之因,律藏岂不是成了白衣对佛教...

评分

律藏体现了佛教早期僧团的状态,也是早期僧团分化的焦点之一。而作者对律藏的研究多不彻底,凡言及某一具体净法时,其治立因缘多为“此为白衣所讥”。该书的后半部分谈佛塔信仰,对佛塔供养的因缘,也是此种逻辑。如果“白衣所讥”是律藏的成立之因,律藏岂不是成了白衣对佛教...

评分

律藏体现了佛教早期僧团的状态,也是早期僧团分化的焦点之一。而作者对律藏的研究多不彻底,凡言及某一具体净法时,其治立因缘多为“此为白衣所讥”。该书的后半部分谈佛塔信仰,对佛塔供养的因缘,也是此种逻辑。如果“白衣所讥”是律藏的成立之因,律藏岂不是成了白衣对佛教...

用户评价

评分

果然看的人少得可怜……

评分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7月8日捐赠

评分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7月8日捐赠

评分

对梵语渣和看过即忘体质极不友好的书...由戒律引申到佛塔的思路,挺有启发的。围绕“见塔即见佛,崇塔即崇佛”的观点,倒是联系一直很紧密。

评分

[PKU/E2-1]B949.351/1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