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日本 小说
发表于2024-11-13
不如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堺利彥〈讀《不如歸》〉
(圖為明治、大正時期小說家德富蘆花(1868-1927)的成名作《不如歸》封面。明治三十一、三十二年(1898、1899),《不如歸》先於《國民新聞》上連載,造成文壇的轟動。昭和十一年(1936)東京的岩波書店出版三十二開的《不如歸》。半世紀後,岩波書店再於平成十四年(2002)一月七日重行刊行五十多年前的初版本,並將《不如歸》收入岩波書店所規劃的「岩波文藝書‧初版本再版系列」,日幣定價則為7600元。由初版本再版的《不如歸》,從活字和版面的嵌注、用紙的觸感、書盒與封面的素材到扉頁的題字,無不互成協調之感而臻文人書籍典雅美善境地)
【譯前說明】
社會主義運動家堺利彥雖非文學家,但因從事文字工作的記者身份,與文壇素有往來,頗了解當時明治後期文壇的狀況。堺讀德富蘆花《不如歸》,稱此作有文氣雄健、擅寫現今社會、以歷史事實架構全卷情節、不見任何不健全思想四長處。作者堺從蘆花長處出發,展開其對明治後期文風之針砭。
【作者介紹】
堺利彥(1870-1933),橫跨明治、大正、昭和三時期的社會主義運動家。出身福岡縣,以枯川為號。第一高等中學退學後,以文學為志向。明治三十二年(1899),成為《萬朝報》記者而接近社會主義。明治三十六年(1903),他和幸德秋水(1871-1911)主張「日俄非戰論」,一同退出「万朝報社」的記者工作,創辦了《平民新聞》。明治三十九年(1906),他參與創立「日本社會黨」的規劃,贊同幸德的「直接行動論」,並在雜誌《社會主義研究》上,發表日本第一次的《共產黨宣言》翻譯。明治四十一年(1908),因「赤旗事件」連坐而入獄,入獄期間遭逢「大逆事件」。出獄後他經營「売文社」,當時社會主義雖然進入「冬的時代」,他仍堅守社會主義的孤壘。俄國革命和米騷動後,他基於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於大正九年(1920)和山川均(1880-1958)組織「日本社會主義同盟」。後年(1922)並參與日本共產黨的創立,但之後卻與其分道揚鑣,而以社會民主主義左派的立場參與無產政黨運動。昭和二年(1927)他創刊新雜誌《勞農》。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以全國勞農大眾黨的反戰委員長身分,成為合法無產政黨的中心指導者。堺利彥六十四歲(1933)逝世時,後人選其作品,編成《堺利彥全集》,由東京的中央公論社出版。昭和四十六年(1971),新版的《堺利彥全集》改由京都的法律文化社出版,共六冊精裝本。
〈讀《不如歸》〉(註一)
讀德富蘆花氏(註二)所作小說《不如歸》,感觸良多。
首先,喜其文之雄健。所謂小說家之文,幾乎有一種固定的鄙野之調。經推敲錘鍊,雖頗有可觀之處,但惡臭撲鼻之感仍多。要言之,柔弱淫靡、無氣無力、不見其成於男子之手、不見其出於世人之筆,如此之感多矣。雖偶寫出富氣概人物,但若嚴酷評之,如聽演員漢語之感則多。今日之小說不為眾士人所閱,乃當然之事。然而,此部《不如歸》文字,不發所謂小說家之惡臭,清新穩健,尤為可喜。
其次,喜其擅寫現今之社會。書中陸軍中將且為子爵其人之家庭、海軍士官亦是男爵其一家之生活、陸軍士官或歸某部隊或隸屬參謀部等微妙消息、御用商人行賄以拉攏軍人等事、自貴族女校(註三)畢業的女孩們自身的前途、興建孤兒院的賢婦人之歷史等諸般情事,皆巧妙描寫出現今之社會。
次之,依據歷史事實架構全卷,即中間穿插甲午戰爭(註四)以帶動全卷的安排,乃可喜之處。在小說裡多少安排一些和甲午戰爭相關的事件,極是普遍。但如此篇,可謂最擅用甲午戰爭。尤其描寫黃海海戰一節,最值一讀。不過,我並不重視此節。世上所謂小說家,既不根據歷史事實,又不觀察社會形勢,只是擅自描寫某學士、某軍人、某局長、某夫人而已。自己能寫而信之,但實際上這些人在社會上、政治上的行為與情緒,大多被徹底忽略掉。這些世人所謂的小說家,難以免去身為俗文學者之譏,且從中可見其人識見不及於政治與社會之上。《不如歸》裡,我則喜此遺憾少。
最後,喜卷中不見任何不健全思想。世間所謂小說,無論如何解釋,總之含有健全思想這項,是不可信的。世間所謂小說家,即使再怎麼辯解,仍不認其為有品格紳士之人多矣。我雖不識蘆花氏,但《不如歸》確實出於有品格紳士之筆。我曾就加藤眠柳氏〈戰之人〉一文言,家庭讀物之缺乏,因此一卷可補足。
總之,我讀《不如歸》,並無任何不快之感,而是帶著九分滿足感讀完全篇。特別在結尾部分還讀了四、五遍。深夜,躺在床上,任淚縱橫沾濕書卷。語末尚有一想法。有筆可作如此好文字的蘆花,何以聲名冷清?我想文壇派系云云之說,也不是沒有道理。
(明治三十三年二月六日)
註一:(譯注)《不如歸》,為明治、大正時期小說家德富蘆花(1868-1927)的成名作。小說的內容,主要在描寫甲午戰爭時,遭受封建家庭阻礙以及結核病所苦的浪子與丈夫川島武男之間哀淒無限的故事。《不如歸》取材自大山嚴(1842-1916)元帥的女兒信子的悲傷故事,於明治三十一、三十二年(1898、1899)在《國民新聞》上連載。當時這部小說引起空前的迴響,使蘆花文名扶搖直上。這部極為知名的小說,後來也成為眾多戲劇、電影的原作,今日仍為大眾所喜愛。昭和十三年(1938)七月,《不如歸》收入岩波文庫裡。
註二:(譯注)德富蘆花(1868-1927),明治、大正時期小說家。出身熊本縣,本名健次郎,為德富蘇峰(1863-1957)之弟。蘆花曾加入兄長蘇峰創辦的民友社,和兄長一起共事過。不過,長久以來,兄長在世人面前的出色表現一直使他感到自卑而苦惱,直到明治三十一年(1898)才以小說《不如歸》在文壇確立獨特的地位。明治三十四年(1901)他以社會小說《黑潮》和兄長蘇峰斷絕兄弟關係。蘆花的言行雖稍過激烈,但因受俄國小說家兼思想家托爾斯泰(Lev Nikolaevich Tolstoi, 1828-1910)的影響,使他始終立於基督教人道主義的立場。之後,他在粕谷(東京世田谷區)過著田園式的半農生活,以「生活即藝術」的文學為目標,而撰成主觀且富濃厚宗教色彩的作品。蘆花本人的姓,採用的是「冨」字,而非「富」字。蘆花作品有隨筆集《自然與人生》與《新春》、小說《不如歸》、自傳小說《富士》與《回憶錄》等書。
註三:(譯注)原文作「華族女学校」。華族(貴族)女學校指明治十八年(1885)下田歌子(1854-1936)等人所設之學校。華族(貴族)女學校主要從事華族(貴族)子女的教育,明治三十九年(1906)時合併成為學習院女學院。
註四:(譯注)原文作「日清戰爭」。日清戰爭指明治二十七年(1894)夏至隔年春,中(清廷)日(明治政府)兩方主要以爭奪朝鮮的統治權而起的戰爭,即中文語境的「中日甲午戰爭」。日清戰爭是日本第一次正式體驗對外戰爭,此役的戰勝結果,使日本邁向了近代帝國主義國家的道路。
譯自:堺利彥,〈『不如帰』読〉,收入川口武彥編,《堺利彥全集‧第一卷》(京都:法律文化社,1971),頁32、33。
德富芦花(1868-1927),明治、大正时期小说家。出身熊本县,本名健次郎,为德富苏峰(1863-1957)之弟。芦花曾加入兄长苏峰创办的民友社,和兄长一起共事过。不过,长久以来,兄长在世人面前的出色表现一直使他感到自卑而苦恼,直到明治三十一年(1898)才以小说《不如归》在文坛确立独特的地位。明治三十四年(1901)他以社会小说《黑潮》和兄长苏峰断绝兄弟关系。芦花的言行虽稍过激烈,但因受俄国小说家兼思想家托尔斯泰(Lev Nikolaevich Tolstoi, 1828-1910)的影响,使他始终立于基督教人道主义的立场。之后,他在粕谷(东京世田谷区)过着田园式的半农生活,以「生活即艺术」的文学为目标,而撰成主观且富浓厚宗教色彩的作品。芦花本人的姓,采用的是「冨」字,而非「富」字。芦花作品有随笔集《自然与人生》与《新春》、小说《不如归》、自传小说《富士》与《回忆录》等书。
不如归——不知道原本是怎么样的书名,可这中文的书名取的真好。遥遥相望,若若相守,不如归。 其实很少看日本作家的书,总觉读起来略显冷清,虽有种凄美的质感,可看着却体会到孤寂,因此也很难吸引到我。可这《不如归》实在太适合阅读,寥寥数语就被平实简单的文字卷了进去...
评分不如归——不知道原本是怎么样的书名,可这中文的书名取的真好。遥遥相望,若若相守,不如归。 其实很少看日本作家的书,总觉读起来略显冷清,虽有种凄美的质感,可看着却体会到孤寂,因此也很难吸引到我。可这《不如归》实在太适合阅读,寥寥数语就被平实简单的文字卷了进去...
评分德富芦花的《不如归》写的是一个非常凄婉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浪子”先是被迫别离深爱自己的丈夫,后又孤单死去。造成她这个悲剧结局的不是情感的变故,而是肺病和家族延续之间的冲突。所以小说里的爱情故事就非常的纯净,没有争执,没有怪怨,没有猜疑,没有私情。只...
评分不如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