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賀直哉(1883~1971),日本作傢。1883年2月20日生於宮城縣,祖父是相馬藩府的傢臣。3歲即隨父母上京,開始受貴族子弟式的教育。18歲從學於宗教傢內村檻三,21歲入學習院高等科,有誌於文學創作。1904年發錶處女作《菜花與少女》。1906年入東京帝國大學文科英文係,兩年後轉國文學科,中途輟學。與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共同創辦傳閱雜誌《望野》。創作短篇小說《某晨》、《到網走去》,嚮《帝國文學》投稿被退迴。繼續創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說。1910年,與有島武郎、有島生馬、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等共同創辦《白樺》雜誌。圍繞於這個刊物的一些年輕作傢與美術傢,對當時主張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不滿,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誌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一派。
誌賀為“白樺派”代錶作傢之一。1910年發錶曾被《帝國文學》退稿的《到網走去》與新作《剃刀》,1912年發錶短篇小說《剋羅諦思日記》,顯示他齣眾的纔華,為文藝界矚目。1917年發錶的著名中篇小說《和解》,寫他立誌於文學與父親發生衝突而終於得到和解的經曆。作者從此進入創作旺盛時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場閤》、《好人物夫婦》(1917)等名著,以及曆史小說《赤西蠣太》(1917)相繼問世。
從1921年開始,著手寫他生平唯一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曆時15年之久,於1937年完成。
誌賀直哉於1918年經過短暫停頓後,重新執筆,以創作上新的成就,蜚聲於大正文壇,被稱為新現實主義的第一人。他對人性作深邃的觀察,對於庸俗與虛僞有驚人的敏感與強烈的憎惡。他具有理想主義的熱情。1917年的中篇小說《好人物夫婦》,錶現瞭他心境的轉移,從生氣蓬勃與激越的性格轉變為蒼勁沉著的態度。
誌賀的作品大多從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關係的生活中取材,是現代日本文學中從自我經驗中取材最多的作傢。在創作方法上的現實主義的精神,對同時代的日本作傢有深刻的影響。
誌賀一嚮關心社會事務,在政治上和文學上錶現堅貞不屈。早年關懷足尾礦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犧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對侵略戰爭的抗議。後期的作品還有《萬曆紅瓷瓶》(1933)、《颱風》(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戰後創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蝕的友情》等 。
1971年10月21日逝世。
誌賀直哉從1921年開始,著手寫他生平唯一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曆時15年之久,於1937年完成,這是他的代錶作。
寫一個孤獨的知識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與思想苦悶的道路上探索的曆程。主人公時任謙作是祖父和母親的私生子,在兄弟間一直遭受歧視,在母親死後,他與祖父及其年輕的妾共同過著寂寞的生活。為立誌從事文學事業與父親發生衝突,婚後又發現妻子不忠,便獨自流浪,最後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趕到時,隻見病床上的丈夫睜開柔和而充滿愛情的眼睛。
对于国内的资深日本文学爱好者来说,有几本“幻之名著”长期以来只闻其名不见其貌,比如埴谷雄高的《死灵》,又比如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所以看到本书的简体版出版是件很令人欣慰的事。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小说行文简洁明了,被称为“小说之神”。出生于明...
評分一年前原版節選看的苦不堪言,好不容易看完全部。亂倫的心境真不懂。
评分倘若不沉下性子,又如何去讀,又如何讀懂?彆說有瞭感動就可以找到迴味的路。一本如此的小說,如水般平止,你投下滴淚或是依畔深思,那便漣漪在前,而鏡麵在後瞭。
评分誌賀直哉屬於反抗現實中的軟弱派。作中主角謙作把現實中的一切矛盾都轉移到瞭自己的內心,設想心中有一個暴君,在與其對抗中不斷妥協並追求心靈的平靜。結局可以說謙作做到瞭,但生死相等並未達到佛傢所謂空的境界,仍不徹底。這種飄搖不定、首鼠兩端的筆法把這本書推為史上的名篇。
评分果然跳過前三十頁就看得下去瞭,上次正好看到三十頁。若是寫各種小心思是沒人寫得過普魯斯特的吧。本來想打三星,可是覺得還蠻值得迴味的,唉,現在我連三星都打不齣手瞭!序言裏所說的小說之神以及誌賀直哉的種種藝術對我來說太誇張瞭。不過和當年課本上看的清兵衛和葫蘆感覺真是大不相同。
评分4.5 四個月後迴來改成五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