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凱斯:1929年生於美國紐約。在布魯剋林學院修完心理學之後,曾擔任雜誌編輯、時裝攝影等工作,繼而擔任高中老師,其間,即開始從事小說創作。
1959年首次發錶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初試啼聲即榮獲“雨果奬”。到瞭1966年又以長篇化之《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獲得“星雲奬”。
1980年發錶《第五位莎莉》,1981年發錶《24個比利》。作品雖然不多,但已紛紛被改編成舞颱劇與電影。其中的《24個比利》於1994年拍攝成電影。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則在1968年改編成著名電影《查理》,飾演查理一角的演員剋裏夫·羅伯森,更因該片而榮獲奧斯卡金像奬最佳男主角之殊榮。
這一本讓人看瞭內心充滿痛苦和溫暖,讓人微笑和傷感的書。戲劇性的故事,深刻和細膩的筆調是它無數次被搬上各國舞颱和銀幕的原因。
故事講述查理·高登由於先天弱智而受其父母冷眼,更是受到大環境的不平相待,但純真善良的他以為世界萬物都相當美好,將麵包店欺負他的工作夥伴當作好朋友。他明白自己不聰明,未符母親的期望,於是他成瞭二位科學傢的實驗物體,與真正的實驗白老鼠──阿爾吉儂,共同接受瞭腦部手術。高登由弱智逐漸成瞭天纔,生活卻從雲端,落入瞭暗黑深淵中──焦慮、不安、偏狹、猜忌。他發現原來真實社會是如此的醜惡不堪,人性並非真摯純良,敏感的思緒為他帶來智慧,亦帶來糾纏不清的痛苦。這不完全的實驗,終究難逃失敗的命運,當高登在智力攀升至最高峰時,瞭解到這項實驗注定失敗,曆經種種心情轉摺,卯盡全力尋找原因,在他順利完成這項失敗實驗的研究後,智力也逐步的衰退,再度恢復原來的本質──令人心疼的癡愚!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我覺得嚴肅來說,這本不應該歸在科幻裏。歸在心裏/精神分析類小說裏可能會好一點。
评分有點返老還童的感覺,但是不同心智的不同感受通過日記第一人稱寫齣來,先獲得再失去的巨大反差,還是很能帶動讀者情緒的。阿爾吉儂其實就是主角的命運暗示,那束花,給它,也是給自己。
评分據說,一個作者寫瞭一本50萬字的小說,其中有那麼一句話,是一早就存在的,它可能已經存在瞭十年,如一個夢魘或仙境,每日每夜跟隨著他。後來他決意要把這句話寫下來,於是用瞭整整五十萬字,都是為瞭溫柔地包裹它,像是手心覆住一枚卵。這本書的長篇和短篇其實差彆不大,作者的那顆珍珠,不是智力實驗,而是“我是誰”。
评分總感覺少瞭點兒什麼東西。硬傷是過分突齣瞭智力(理解力)對心智轉變的作用。整體設想挺有意思,但確實層次太單薄,沒有挖齣更深的東西,隻是套用瞭些傳統心理分析的東西。
评分什麼都不懂的時候想要拼命去懂,都懂的時候又寜願看不懂 而且覺得越早的書籍越有齣乎意料的視角寫法 好像就那些事,想到瞭後就變成無限的重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