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學導論

植物病理學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化學工業齣版社
作者:理查德N.斯特蘭奇
出品人:
頁數:322
译者:彭友良
出版時間:2007-1
價格:49.00元
裝幀:簡裝本
isbn號碼:978750259040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植物病理學
  • 植物病害
  • 病原菌
  • 病理學
  • 植物保護
  • 農業科學
  • 植物健康
  • 病理生理
  • 免疫學
  • 微生物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植物病理學誌論》嚮讀者全麵展示瞭植物病害,介紹瞭11類引起病害的病原物——從高等寄生植物到類病毒,並具體記述瞭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上給人類帶來災難的病害實例。本書在其他一些章節中還介紹瞭植物病原物鑒定的血肖學和分子技術,病害流行學,病害嚴重度及其對作物産量影響的評估方法,以及限製接種體的技術。

後幾章介紹瞭植物病原物的定植、癥狀發生發展以及控製這些過程的生物化學和遺傳學機製。最後,討論瞭利用包括“遺傳改良”在內的多種技術對植物病害的控製。

本書的作者是倫敦大學學院植物病量學係的高級講師,長期以來對發展中國傢的植物病害問題尤為關注,使本書在植物病理方麵有很強的實際指導作用。本書的內容特點可歸納如下:

現代診斷技術,病害流行學和病害嚴重度的測量,植物病害的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栽培、生物學、遺傳學和分子技術對植物病害的控製,配有豐富彩圖的具體案例和應用範例。

本書適閤作為植物學、植物病理學、生物學、林業和農業等專業的教學參考用書,對相關領域科研人員也有較強的指導、參考作用。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識彆及危害 概要 1.1 引言 1.2 植物病原的確定 1.3 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種類 1.3.1 寄生性被子植物 1.3.2 真菌 1.3.3 綫蟲 1.3.4 藻類 1.3.5 卵菌綱 1.3.6 根腫菌綱 1.3.7 錐蟲 1.3.8 細菌 1.3.9 植原體 1.3.10 病毒 1.3.11 類病毒第2章 植物病原物及其引緻病害的檢測與診斷 概要 2.1 引言 2.2 寄主範圍和癥狀學 2.3 病原物形態學 2.4 選擇性培養基 2.5 生物化學指標 2.5.1 底物代謝反應 2.5.2 脂肪酸類型圖譜 2.5.3 蛋白質分析 2.5.4 血清學技術 2.5.5 核酸技術 2.5.6 診斷技術的選擇 2.5.7 馬鈴薯青枯病菌Ralstionia solanacearum——案例研究第3章 流行學 概要 3.1 引言 3.2 流行病發展的理論 3.2.1 病害的時間動態 3.2.2 病害的空間動態 3.2.3 用流行學數據擬閤病害發展麯綫 3.3 病原菌的作用 3.3.1 侵染體來源 3.3.2 介體 3.4 寄主的作用 3.4.1 寄主植物的分布。 3.4.2 寄主抗性對接種體繁殖的影響 3.5 環境的作用 3.5.1 土壤 3.5.2 大氣第4章 接種體與病害嚴重度的測定及其對作物産量的影響 概要 4.1 引言 4.2 病害的參數及其測定 4.2.1 土壤中病害壓力的測定 4.2.2 土壤中病原種群的測定 4.2.3 空氣中病原種群的測定 4.2.4 植物中病原物的測定 4.3 癥狀的測定 4.4 産量與品質的測定 4.5 建立病害與産量之間的關係。 4.5.1 臨界點模型 4.5.2 多點模型與病害發展麯綫下的麵積 4.5.3 將病害發展與植物生長相關聯 4.5.4 將病害預測與經濟損失相關聯第5章 侵染源的控製 概要 5.1 引言 5.2 減少侵染源 5.2.1 鏟除種子和繁殖材料中的病原物 5.2.2 通過去雜和修剪鏟除侵染源 5.2.3 減弱作物殘體作為侵染源的作用 5.2.4 清除土壤中的接種體 5.2.5 通過施用礦物質和添加劑及改變pH值來控製土傳病害 5.2.6 通過淹水控製土傳病原物 5.3 減少接種體的繁殖 5.4 降低接種體的侵染效率 5.4.1 預報的作用 5.4.2 生物防治 5.5 生防製劑的篩選、開發和應用 5.5.1 生防因子的篩選 5.5.2 生防製劑的開發 5.5.3 生防因子的應用與建立 5.6 減少接種體的傳播 5.6.1 控製風傳接種體的傳播 5.6.2 控製水傳接種體的傳播 5.6.3 控製土傳接種體的傳播 5.6.4 控製被侵染繁殖材料中的接種體傳播:植物檢疫的作用 5.6.5 利用介體控製接種體的傳播第6章 定位、侵入和定植於寄主 概要 6.1 概述 6.2 植物錶麵覆蓋物的理化特徵 6.3 植物細胞壁的物理和化學特點 6.4 趨化性、胞囊形成和嚮化性 6.5 經自然孔口的被動進入 6.6 物理和化學信號在植物病原菌繁殖體萌發和侵染結構分化中的作用 6.6.1 疏水性 6.6.2 硬度 6.6.3 化學信號 6.6.4 形態特點 6.7 附著 6.8 靠機械力量穿透細胞壁 6.9 通過産生降解酶穿透細胞壁 6.9.1 降解植物錶層蠟質、角質和木栓質的酶 6.9.2 果膠酶類 6.9.3 縴維素酶和木質素酶 6.9.4 降解木質素的酶 6.9.5 蛋白酶 6.9.6 膜裂解酶 6.10 降解酶的全局性調控 6.1l 病原菌的營養 6.12 病毒在植物中的運動第7章 病原對寄主新陳代謝的乾擾 概要 7.1 引言 7.2 激素在健康植物中的生物化學和作用機理 7.2.1 生長素 7.2.2 細胞分裂素 7.2.3 赤黴素 7.2.4 乙烯 7.2.5 脫落酸 7.2.6 茉莉酸酯 7.2.7 蕓薹素類固醇 7.2.8 肽類激素 7.3 激素水平的變化在顯癥中的作用 7.3.1 畸形生長 7.3.2 營養重新分配 7.3.3 矮化 7.3.4 褪綠和壞死 7.3.5 偏上性 7.3.6 脫落 7.4 冠癭第8章 植物緻病過程中病原毒素的作用 概要 8.1 引言 8.2 肉眼可見的癥狀 8.3 生物檢測 8.4 寄主選擇性毒素 8.4.1 鏈格孢屬真菌産生的寄主選擇性毒素 8.4.2 長蠕孢屬真菌和玉米球腔菌産生的寄主選擇性毒素 8.4.3 其他病原産生的寄主選擇性毒素 8.5 非寄主選擇性毒素 8.5.1 細菌産生的非寄主選擇性毒素 8.5.2 卵菌産生的非寄主選擇性毒素 8.5.3 真菌産生的非寄主選擇性毒素 8.6 毒素生物閤成的控製第9章 植物組成性防衛機製 概要 9.1 引言 9.2 物理防衛屏障 9.3 化學防衛屏障 9.3.1 低分子量化閤物 9.3.2 高分子量化閤物第10章 親和性與非親和性的遺傳學 概要 10.1 引言 10.2 早期試驗 10.3 導緻基因對基因學說形成的一些試驗 10.4 基因對基因學說的變化 10.5 基因對基因學說的分子驗證 10.5.1 無毒基因的剋隆、結構與錶達 10.5.2 無毒基因的功能與組成 10.5.3 抗病基因的剋隆、結構與錶達 10.5.4 抗病基因的功能與組成 10.6 無毒基因與抗病基因的協同進化 10.6.1 無毒基因的進化 10.6.2 抗病基因的進化 10.7 Hrp基因第11章 植物的主動防衛機製 概要 11.1 引言 11.2 抗性中涉及的快速反應 11.2.1 氧爆發 11.2.2 N0的産生及其在抗病中的作用 11.2.3 細胞壁蛋白的交聯 11.2.4 胼胝質的閤成與沉積 11.3 抗性中錶現的較慢反應 11.3.1 過敏性反應 11.3.2 植保素 11.3.3 木質化 11.3.4 木栓化 11.3.5 富含羥脯氨酸糖蛋白的閤成 11.3.6 病程相關蛋白 11.3.7 係統獲得抗性 11.3.8 誘導的係統抗性 11.4 防衛反應的激發子 11.4.1 非生物激發子 11.4.2 生物激發子 11.5 激發子的感受 11.6 信號轉導 11.6.1 細胞質鈣離子增加 11.6.2 促細胞分裂劑激活的蛋白激酶 11.6.3 水楊酸 11.6.4 茉莉酸酯 11.6.5 乙烯 11.6.6 信號途徑的整閤 11.7 剋服誘導抗性第12章 植物病害過程的控製 概要 12.1 引言 12.2 侵入前和侵入過程的控製 12.2.1 化學引誘劑、驅避劑和麻醉劑的利用 12.2.2 影響病原菌繁殖體萌發和生長的化學信號的利用 12.2.3 黏著性的利用 12.2.4 侵入生理信號及侵入障礙的利用 12.3 通過增強植物對病原物毒性的耐力來防治病害 12.3.1 降解酶抑製劑的産生 12.3.2 對毒素的耐性 12.3.3 識彆病原物主要毒性組分的植物基因的鑒定 12.4 增強植物的抗性機製來控製病害 12.4.1 Phytoanticipins的利用 12.4.2 植保素的利用 12.4.3 植物獲得抗性的利用 12.5 通過遺傳途徑控製植物病害 12.6 植物轉化 12.7 通過轉化以增強植物抗性的候選基因 12.7.1 轉抑製病原物酶活性的基因 12.7.2 轉降解病原物毒素的酶基因 12.7.3 提高皂苷的濃度 12.7.4 轉編碼抗菌肽的基因 12.7.5 能增加活性氧水平的基因 12.7.6 調節植保素反應 12.7.7 過量錶達在係統獲得抗性中必需的調控基因 12.7.8 來自於病原物的抗性 12.7.9 轉抗性基因結語詞匯參考文獻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