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藝學

中國古典文藝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光明日報齣版社
作者:鬍經之 李健
出品人:
頁數:445
译者:
出版時間:2006-8
價格:6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80206297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很不錯的文藝理論
  • 中國古典文藝學
  • 文藝理論
  • 古典文學
  • 非小說
  • 評論
  • 文學理論
  • 文學
  • 中國古典文學
  • 文藝學
  • 中國文學
  • 古典文學
  • 文學史
  • 理論批評
  • 文化史
  • 傳統文化
  • 審美學
  • 文學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古典文藝學/深圳大學人文社科文叢,ISBN:9787802062979,作者:鬍經之、李健

著者簡介

鬍經之(1933~),原北京大學教授,現深圳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主任、文藝美學博士生導師。在北大攻讀文藝學副博士課程時,師從楊晦學文藝學,又隨硃光潛、宗白華習美學,有誌於融文藝學、美學於一爐。著有《文藝美學》、《文藝美學論》、《鬍經之文叢》等。兼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及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的顧問、廣東省美學會長等。

李健(1964~),安徽宿州人。文學博士,博士後。深圳大學教授。1986年7月畢業於阜陽師範學院中文係,留校任教。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復旦大學中文係學習,修完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碩士課程。2002年6月畢業於暨南大學文藝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在北京9幣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4年調入深圳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員,中國中外文學理論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古典文藝學、文藝美學,著有《比興思維研究》、《魏晉南北朝的感物美學》等。

圖書目錄

前言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古典文藝學的發生 第二節 詩與史 第三節 文藝學與哲學 第四節 範疇:中國古典文藝學的基本形態 第五節 感悟:中國古典文藝學的基本方法 第六節 中國古典文藝學的現代意義第二章 文與道:形而上觀念與文藝本體理念 第一節 文、文學和文章:文的意義辨析 第二節 道:從形而上觀念到文藝學理念 第三節 “夫文,傳道而明心也” 第四節 文與道:對社會現實的終極關懷第三章 言誌與緣情:文藝本質的雙重規定 第一節 “詩言誌”的詩性闡釋 第二節 “詩緣情”:純文學的本質的凸顯 第三節 情誌閤一:有意義的趨同 第四節 情與誌錶達:文學的人文精神第四章 形與神:藝術形象的審美創造 第一節 形神意義溯源 第二節 形與神的生命本質 第三節 “意得神傳,筆精形似” 第四節 形神創造與藝術本真第五章 言與意:言盡意與言不盡意 第一節 言、象、意的理性闡釋 第二節 言不盡意:語言的睏惑與文學理論的拓展 第三節 言盡意:語言錶意的自覺性 第四節 言有盡而意無窮第六章 文以氣為主:主體創造的動力因素 第一節 氣:從哲學範疇到文藝學範疇 第二節 浩然之氣:一種奮發昂揚的主體人格 第三節 文以氣為主:作傢創作的主導因素 第四節 陽剛與陰柔:主體性情與美學風格第七章 神思:“文之思也。其神遠矣” 第一節 “神思”釋義 第二節 “精鶩八極,心遊萬仞”:神思的時空意義 第三節 “誌氣”與“辭令”:神思開展的依托 第四節 秉心養術:神思的精神蓄養第八章 應感之會:不以力構,風飛電起 第一節 “來不可遏,去不可止” 第二節 不以力構,風飛電起 第三節 隨物賦形,當止乃止 第四節應感之會與西方靈感第九章 物化:審美創造的最高境界 第一節 “莊周夢蝶”的啓示 第二節 心齋:物化的心理機製 第三節 審美移情:物化的錶現特徵 第四節 物我互化:物化的最高境界第十章 比興: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第一節 《詩》的傳授、解讀與比興概念的提齣 第二節 比興作為一種藝術思維理論的生成 第三節 比興思維與象徵 第四節 比興思維與隱喻 第五節 比興思維與詩性語言第十一章 法無定法:藝術法度之魅力 第一節 追問文學藝術的法度 第二節 彆裁僞體,轉益多師 第三節 “死法”與“活法” 第四節 法無定法第十二章 知音:文學藝術的審美接受 第一節 知人論世 第二節 以意逆誌 第三節 詩無達詁 第四節 “六觀”:通達知音的路徑第十三章 境、象、意:藝術意境的美學品格 第一節 藝術意境的生成 第二節 意與境會 第三節 意境的結構層次與審美特徵 第四節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第十四章 風骨:古典藝術的美學風範 第一節 風骨範疇的生成 第二節 氣化風骨 第三節 “骨氣端翔,音情頓挫”:風骨的美感力量 第四節 風骨與崇高第十五章 趣味:藝術的審美評判 第一節 味的審美理論的興起 第二節 “味外之旨”與“韻外之緻” 第三節 “興趣”與“意趣” 第四節 “味”與“韻”參考文獻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自我的他者化,但是脈絡極清晰,無支離之嫌,資料引用也極淹博。對“意境”的解讀不太認同。第九章討論物化,從莊周夢蝶而心齋,到審美移情與物我互化,講的很細且有理,讀來啓發很大,甚至有一種精神的震撼。

评分

書中有味,書中有人,值得一讀

评分

自我的他者化,但是脈絡極清晰,無支離之嫌,資料引用也極淹博。對“意境”的解讀不太認同。第九章討論物化,從莊周夢蝶而心齋,到審美移情與物我互化,講的很細且有理,讀來啓發很大,甚至有一種精神的震撼。

评分

自我的他者化,但是脈絡極清晰,無支離之嫌,資料引用也極淹博。對“意境”的解讀不太認同。第九章討論物化,從莊周夢蝶而心齋,到審美移情與物我互化,講的很細且有理,讀來啓發很大,甚至有一種精神的震撼。

评分

書中有味,書中有人,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