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丝·华顿186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富贵之家,幼年随父母旅居欧洲,11岁时回到美国。她在家庭教师指导下接受教育,自幼受欧洲文化的濡染。伊迪丝少年时代便酷爱文学,在父亲的图书室里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很早就开始写诗,以后又练习写短篇小说。1885年她与门当户对的波士顿绅士爱德华·华顿结婚,婚后一度中断了写作。但她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她1907年移居法国,1913年与丈夫离婚,后定居巴黎,以全副精力投入创作。伊迪丝·华顿与旅居欧洲的亨利·詹姆斯交往甚密。亨利·詹姆斯对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迪丝积极投入社会救济活动,并因此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上流社会摧残人生与理想的悲剧。莉莉·巴特聪明美丽,她有高雅的情趣与追求,但因家庭破产而处于寄人篱下的境地。莉莉决心凭借自己的美貌与智慧改变自己的处境,然而由于没有金钱做后盾,她处处碰壁受挫。莉莉最后在贫困与孤独中死去,用生命换取了一身清白。
小说文笔隽永,刻画人物心里细腻深刻,堪称美国小说史上一部独具风格的名篇。
她生活的环境好象眼下的娱乐圈,她努力想保持纯洁清白,可又想轻易获得财富,最终还是被卷进恶毒的流言。 《书摘》上的小说简介写得真是好,好到我在大学图书馆里找到这本破旧的小说,翻阅时竟然觉得跟简介写得一模一样(也许本末倒置?)。 我记得她在名画表演上举起双臂,顿...
评分In Chapter 13, when Lily met Nettie Struther, the woman she'd helped by her charity work, she was told that Nettie's baby girl was named "Marry Anto'nette" (Marie Antoinette) because she sees the resemblance between Miss Bart and the French queen's beauty. ...
评分她生活的环境好象眼下的娱乐圈,她努力想保持纯洁清白,可又想轻易获得财富,最终还是被卷进恶毒的流言。 《书摘》上的小说简介写得真是好,好到我在大学图书馆里找到这本破旧的小说,翻阅时竟然觉得跟简介写得一模一样(也许本末倒置?)。 我记得她在名画表演上举起双臂,顿...
评分怎么说呢,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看完book 1 如果女主生长在现在,肯定境遇会好很多。就像一个漂亮清脆叫声的小鸟,被寒冷冻死了。令人惋惜。 可能女主唯一可以称为缺点的就是太贪心,想要财富又想要脱离财富的豁达人格。在那个时代两者本身是矛盾的。财富的代表rosedale向她伸...
评分补记
评分额最后去当纺织女工??我觉得不太行,被男人骗好几次求求长点心眼……
评分额最后去当纺织女工??我觉得不太行,被男人骗好几次求求长点心眼……
评分纯真年代
评分没有读完。我都忘记自己是如何得来这本书的。2011年某日 读完了,译笔流畅,心理细腻,不错的风俗小说。是世俗的力量打败了爱情吗?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在这困顿中,可以看透很多事情。 “她看不起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我们会发现自己还没有那么堕落吧?我们有弱点,但是我们也有不能放下的自尊。 从小说的结构来看,巴特小姐的衰落是一步步的,有多次中断和转折,但结果都是更加边缘化。至于格蒂,虽然是不错的朋友,但她也难以感同身受巴特的处境吧。这让我又想起了《当代英雄》里的马克西姆。毕巧林同样也不能满足于这样一位忠实、可靠的军队大叔当知己。 所谓的悲剧,大概就是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命运,却不得不一步步走向它,直到所有的幻想破灭,只剩一点儿火苗——催眠药。2011.4.2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