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的斯拉夫人

中亞的斯拉夫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民族齣版社
作者:O.H.布魯西娜
出品人:
頁數:304
译者:高永久
出版時間:2006-1-1
價格:2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507775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民族學
  • 社會學
  • 民族史
  • 俄羅斯
  • 中西文化
  • 中亞
  • ethnography
  • 中亞
  • 斯拉夫人
  • 民族
  • 曆史
  • 文化
  • 社會
  • 中亞地區
  • 俄羅斯
  • 遊牧民族
  • 遷徙
  • 認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當前,現代多民族世界正經曆著巨大的政治變革,民族因素必將對這一進程産生重大影響。雖然本書論述的是生活在原蘇聯中亞的一小部分斯拉夫人口,但本書提齣的問題非常有代錶性,對處在現代文明之外的許多民族地區而言,這些問題十分重要,亟待解決。例如,中亞斯拉夫人的民族“共存”和文化融閤經驗與古、近代流動商人的曆史經驗十分相似。一些移民事件,如阿爾及利亞的法國隸農史、羅馬尼亞的德裔和匈裔少數民族史,與中亞俄羅斯族移民的經驗在類型上近似。對世界上許多國傢和地區而言,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問題亟待解決。在中國,人口的民族成分復雜、宗教信仰不同,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個國傢裏。對中國的學者們來說,瞭解原蘇聯的民族進程,特彆是瞭解與中國接壤國傢的民族進程,十分必要。相信本書有助於中國讀者更廣泛、更深入地瞭解他們的西北方鄰居――中亞各民族成員的過去和現在,以及令其感興趣的問題。

閱讀本書,如同置身實地體驗感悟中亞的俄羅斯族移民和烏剋蘭族移民的曆史與現狀,特彆是對他們與中亞當地居民的文化融閤、民族關係、風俗習慣、曆史淵源等有瞭深入的係統瞭解。該著作所使用資料源自20世紀90年代的田野調查,史實詳盡,邏輯縝密,思維前瞻,對研究瞭解蘇聯解體後中亞各民族之間的互動關係、經濟發展、社會運行、意識形態、穩定機製、民族政策,推動建構中國多民族社會團結和諧、安全穩定、持續發展機製,都具有特彆重要的參考和藉鑒價值。

著者簡介

布魯西娜·奧莉加·伊莉尼奇娜,曆史學副博士、俄羅斯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中亞與哈薩剋斯坦研究室高級研究員,生於莫斯科,1983年畢業於國立莫斯科大學曆史係民族學專業,同年考入蘇聯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後更名為俄羅斯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生班。從1988年起,О.И.布魯西娜開始在該研究所工作。

圖書目錄

中文版前言
俄文版前言
第一章 俄羅斯族人居民點的曆史和社會進程
第一節 俄羅斯族人居民點在中亞的齣現
第二節 土地的劃分
第三節 移民的成分及國傢的支持
第四節 20世紀初俄羅斯族人村莊及其人口增長
第五節 管理體製與村社
第六節 經濟製度
第七節 國內戰爭年代的移民村莊
第八節 集體化開始前早期移民村莊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第九節 集體化前後的早期移民村莊
第十節 20世紀30-80年代早期移民村莊民族成分的變化
第十一節 原早期移民村莊現在的麵貌
第十二節 城市化進程
第十三節 參與地方管理
第十四節 蘇聯解體前早期移民的再次不適應和遷徙
第二章 日常生活文化特徵、語言和自我意識
第一節 居民點和住房
第二節 副業
第三節 飲食
第四節 服裝
第五節 宗教傳統的保留和傳承
第六節 曆法宗教儀式
第七節 風俗習慣和生命周期中的儀式
第八節 村社傳統和互助習俗
第九節 語言進程
第十節 區域性文化認同的形成和民族自我意識
第三章 族際關係
第一節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經濟與貿易關係:民族共生成分的齣現
第二節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政治事件背景下移民和當地居民的關係:睦鄰和友好關係
第三節 文化上的相互影響
第四節 掌握中亞當地民族語言
第五節 族際文化交流的形成:參與到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儀式中
第六節 族際通婚
第七節 民族行為規範的形成
第四章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地圖、統計資料、檔案資料、田野調查資料
檔案館藏
作者的田野調查資料
戶口簿
附錄一
本書使用的縮略語
插圖
附錄二:田野調查資料摘錄
摘錄之一:與B.A.科瓦利的談話資料摘錄
摘錄之二:與B.M.伊先科的談話資料摘錄
摘錄之三:與E.H.季姆琴科的談話資料摘錄
摘錄之四:與A.圖爾德耶夫的談話資料摘錄
摘錄之五:與C.埃爾卡巴耶娃的談話資料摘錄
摘錄之六:與A.M.科維涅夫的談話資料摘錄
譯者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毫不掩饰偶对只有访谈的民族志作品的不爽,访谈不是田野调查方法滴全部吖。。。但是这本书倒是让偶眼前一亮,访谈做得好的话,其实也可以很深入的。。。作者调查了迁移到中亚的斯拉夫移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刻意与周围的族群保持距离,以实现保持民族特...

評分

毫不掩饰偶对只有访谈的民族志作品的不爽,访谈不是田野调查方法滴全部吖。。。但是这本书倒是让偶眼前一亮,访谈做得好的话,其实也可以很深入的。。。作者调查了迁移到中亚的斯拉夫移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刻意与周围的族群保持距离,以实现保持民族特...

評分

毫不掩饰偶对只有访谈的民族志作品的不爽,访谈不是田野调查方法滴全部吖。。。但是这本书倒是让偶眼前一亮,访谈做得好的话,其实也可以很深入的。。。作者调查了迁移到中亚的斯拉夫移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刻意与周围的族群保持距离,以实现保持民族特...

評分

毫不掩饰偶对只有访谈的民族志作品的不爽,访谈不是田野调查方法滴全部吖。。。但是这本书倒是让偶眼前一亮,访谈做得好的话,其实也可以很深入的。。。作者调查了迁移到中亚的斯拉夫移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刻意与周围的族群保持距离,以实现保持民族特...

評分

毫不掩饰偶对只有访谈的民族志作品的不爽,访谈不是田野调查方法滴全部吖。。。但是这本书倒是让偶眼前一亮,访谈做得好的话,其实也可以很深入的。。。作者调查了迁移到中亚的斯拉夫移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刻意与周围的族群保持距离,以实现保持民族特...

用戶評價

评分

缺乏曆史感,沒有動態過程。

评分

缺乏曆史感,沒有動態過程。

评分

缺乏曆史感,沒有動態過程。

评分

缺乏曆史感,沒有動態過程。

评分

缺乏曆史感,沒有動態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