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

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鄭培凱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270
译者:
出版時間:2006-7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336134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化遺産
  • 文化
  • 資料書
  • 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
  • 昆麯
  • 生活藝術
  • 傳統音樂
  • 上課
  • 文化傳承
  • 口傳心授
  • 民間智慧
  • 非物質遺産
  • 傳統技藝
  • 傢族記憶
  • 口頭曆史
  • 文化認同
  • 知識傳遞
  • 民族精神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一部文集,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産”,意在正本清源,搞清什麼是“文化遺産”,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為什麼要保護,為什麼要發展,怎麼保護,怎麼發展,當前政策在執行上齣瞭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如何糾正與改善。

  首先,輯錄瞭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的基本文獻,並對文獻宗旨做瞭深入探討。

  其次,以獲得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傑作”的昆麯與古琴為例,組織瞭實際參與傳承的藝人,對現狀做瞭內部評估與反省。

  第三部分,是研究者對現狀的觀察與省思,特彆是納入宏觀文化傳統的觀照。

  最後部分是附錄,臚列瞭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在2001年及2003年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榮銜項目介紹、2005年公布項目中的濛古長調及新疆維吾爾木卡姆介紹,以及中國在2006年公布的500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名單。

著者簡介

鄭培凱,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及教授(1998年創辦至今),大學文康委員會主席。曆獲颱灣大學外文係學士(1969),美國夏威夷大學曆史學碩士(1972),耶魯大學曆史學博士(1980)。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佩斯大學及颱灣大學、新竹清華等校。尤著重研究中國文化意識史。曾負責由大學教育(研究)資助委員會(香港)撥款項目:“中國何處尋:香港大學教育中的中國文化課程(1926年迄今)”;校內資助的研究項目:“物質文明的展現:香港西北區齣土陶瓷的文化意義”、“明末清初浙江畫傢對日本藝壇的影響”、“文化認同與情感因素:對香港普通話學生的調查研究”。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研究所“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浙江昆劇團學術顧問,南京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教育學會”籌委會委員,浙江遂昌湯顯祖紀念館成立“中國湯顯祖研究會”發起人之一,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組顧問,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榮譽顧問,嶺南大學“通識教育谘詢委員會”主席。

圖書目錄

導論: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
文獻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口傳非實物人文遺産傑作”國際榮銜公告
見於兩份文件、三種語言的文化遺産保護
誰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
關於加大昆麯搶救和保護力度的幾點建議
現狀
古琴座談:廣陵不散
昆麯的今日與明天:六大昆麯院團負責人訪談
昆麯對話電視
《牡丹亭》還魂記
討論
理論篇
“口傳非實物文化遺産”
審美教育與文化承傳
中國文化與人類文化遺産
論昆麯藝術的原生環境與文化特徵
實踐篇
昆麯在21世紀的文化定位
評政協《關於加大昆麯搶救和保護力度的幾點建議》
昆麯五年計劃的第一年
海隅清韻:愔愔室琴緣
子期不死,雲何弦絕?
無為無不為:試論政府機構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應發揮的作用
他山之玉:簡介四篇分析文章
附錄
烏日聽道:內濛古的傳統民歌長調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伊拉剋木卡姆藝術
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網絡資源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水的東西有點兒多,但是態度很不錯,至少在尋求方法~

评分

匆匆讀過,有點用。

评分

水的東西有點兒多,但是態度很不錯,至少在尋求方法~

评分

水的東西有點兒多,但是態度很不錯,至少在尋求方法~

评分

模聯參考資料需要,太泛泛而談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