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
评分书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文章 不管是读书还是学习、工作,总有一些经历给你极大的触动,让你从此有所思,让你有醍醐灌顶,有顿悟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启蒙吧。 在读书生活中有这么一系列文字深深的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让自己注意到了从前从来不关心的问题,以后再也无法忘记,这些大概算是真正的“启蒙”读物吧。九十年代书屋中的一篇《私有制和自由》(?)就是其中最有震撼力的。 文章的名字可能我写的不对,或许是《论私有制和自由的保障》是在07年我从网络上下载的书屋杂志电子版看到的。文章既有逻辑的论述了私有制和人的自由的关系,认为私有制...
评分偶尔能有本《书屋》看看,是件幸福的事。当然要逢着有好文章时候才去买上一本。 8月份的《书屋》讲了美国的“言论自由”的起源,回顾了“水门事件”。对于前者,我们要注意到人类历史上最初的“言论自由”是贵族所独有的,而到美国开国时期,应该说是白人男性享有,日后才又扩大到妇女、有色人种等等。所以,“言论自由”的发展轨迹是从小圈子到大圈子,可中国大陆的圈子为何不见扩大,反而在缩小呢? 关于“水门事件”,文中的一段记述挺有意思。李光耀称当时美军介入越战,在另一方面使得东南亚国家有信心与本国的“共产主义”力量斗争,一些国家与地...
评分记得起先几期是历史老师给我看的,后来就自己买了。。。。在上虞那样的浙东小城,书屋打开了我的思辨之门。。
评分读《书屋》的一些感想 作者:季米 提交日期:2001-8-6 15:51:00 读《书屋》的一些感想 我是《书屋》的老读者了,自创刊就开始看,至今三年多,收藏的《书屋》只少了一期,也算是有感情了,前年还获得过一次好文章评选参与奖,送了我一年的杂志,让我好一阵子高兴。 我对《书屋》的一些文章读后颇有一些感想,其中不少文章涉及一些敏感话题,令人渴望读而又显得不够过瘾,正象99年第二期丁东先生在《中国思想界的三匹野马》中所言:“我们处于不能随心所欲的表达环境”,确实如此,都快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