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新周刊》之“2007大盘点”制作精良,语言幽默,讽刺得当,涵盖全年。所以,以后只买年末这本就可以了。 只是,当批判“当下”浮躁拜物无信仰机会主义……的时候,它却恰恰表现着这所有气质,区别只是:它有知。
评分你呀你别再关心灵魂了,那是神明的大事。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诸如热爱时间,思念母亲,悄悄的做人,像早晨一样清白。--王海桑
评分读《新》已好多年,但不是每期都买,只是买自己感兴趣的期刊,看了以上的书评,感觉大家说的都在理!《新》刚发行时是很犀利很有吸引力的,就因为这才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但近年来,愈来愈让我们感到疲惫,和《凤凰》等社会杂志又有什么区别呢!! 看完10年10月刊,囧了。。。彻底失望了,那种期待的感觉瞬间没有了。我迫切的在网上搜索着新周刊的微博,想找到途径去表达我这满心的失望,想及时得以解释,最终未果。。。 敢问《新》,你将何去何从?
评分手边有本新周刊,过期的,随手一翻,读了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文章《他人的贫穷正是我的贫穷》,他最后一段的话振聋发聩: "约翰·多恩著名的诗句如此写道:没有人是孤岛,或是全然的孤独,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隅,是大块的一角。”“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一部分的衰减,因为我与众生绾结牵缠,所以不要去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如果我们能体贴且相信:他人的贫穷正是我的贫穷。答案会是肯定的。" 如果我们能体贴且相信:他人的贫穷正是我的贫穷。答案会是肯定的。发生了那么多事,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尤其需要宽容、仁慈、怜悯、情意等等无论...
评分这个最初南洋杂牌风味浓重的粤式生活刊物,如何成长蜕变成了个既不愤青也不小资,有点中产有点平民的四不象的,我的人生经验并不能解决。只知初相见的却也不是真身,是那大大前年的漓江出版的年度合集,却也令我大为惊叹,这般文字亦是过往的我所未闻未见的。是石破天惊的切入的角落,是大手笔的恣情解构。那时的新周仿佛也并未如今日有些雅皮的倾向,那是彻头彻尾的杂合主义的时候,却也最为令人惊艳,像是豪宴大餐般的饕餮,舒坦万分。彼时的文字,已然令我有些昏昏然了,当一年后在小城的杂志堆里淘出那本裹在塑胶膜里的《新周刊》的时候,我便是如获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