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你别再关心灵魂了,那是神明的大事。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诸如热爱时间,思念母亲,悄悄的做人,像早晨一样清白。--王海桑
评分今天买了两本必读的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揭晓新天府,成都平原当然不让众望所归地排名第一。《新周刊》,照旧别出心裁领导时代新锐话语,这期题目叫:中国网民,第N个人大代表。内容可想而知。 闲时想看《新周刊》的电子版,可惜只能看到目录,看不到内容。其中一个专栏叫MZINE,这让我突然产生了探讨英语magazine(杂志)词源的念头。搜索一番,得到以下一些线索: 查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英文单词Magazine的释义有四:n.1.杂志,期刊,周刊,月刊;2,(电视,广播)专题节目;3.,弹仓,弹盘,弹盒;4,弹药库,军火库,军械...
评分下午恰在书报亭当班,近水楼台先得月,邮局刚刚送来的最新一期《新周刊》我先买下一本。《新周刊》选题虽然一直尽心尽力求新求异,而且封面的口号总是像革命年代的大字报一样上口上心,不过在很多意义相近的选题上来回打擦边球也难免生产出不少差强人意的专辑,比如去年9月15号出版的“绝版中国”专题,只剩下对于几个城市口水式的僵死描述,引用的大量好比花瓶一样中看不中用的图片似乎只是为了填充文字够不着的版面。 不过今天这一期还是做的很有《新周刊》应该有的感觉,满满的摄影专题,没有多余的人工文字修饰说明,百余幅照片——外国摄影家记载下来...
评分前天中午我和尤老鸡汤一起吃饭,他趁机给我灌输于丹老师的学问,我当场就很牛逼地让他打住了,我说我从来没看过她的书,也没看过她在电视上讲课。以后也不会看。理由不是她没文化,是我不喜欢她那张脸,还有她说话的方式。 昨天,我读09年第一期新周刊,赫然发现,我喜欢的专栏没有了,新开了一个专栏赫然就是于丹老师的。而且这一期的新周刊还告诉我,09年的新锐榜颁奖典礼,主持人还是于丹老师。 我以后是不是就不看新周刊了? 昨天的豆瓣上有个小组话题,是于丹老师和谭盾老师互相吹捧,我看了浑身起小米。那标题是: 谭盾的水,在我身体内荡...
评分《新周刊》青春期还是更年期 内陆飞鱼 2006年8月18日是《新周刊》创刊十年周年庆典,紧跟着的最新一期的选题是“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试图以一本有影响力的时事生活周刊加上一群文化精英的视点,总结回顾中国过去十年的脉动,描摹社会生活光影细节。同期“2006年度生活方式创意榜”的发布没带给人太大惊喜,活动却显得冷清乏味,嘉宾基本上是老面孔,涉及的话题也老生常谈。从学生时代就喜欢阅读它的张扬和锐气,一路走来,走过1997到2000年发行策划的颠峰期,我看今天的《新周刊》多少呈现着这样的生态: 运作模式被很多人熟悉,倡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