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
出品人:
页数:164
译者:马君美
出版时间:2006-5
价格:1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1109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佛教
  • 佛学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 宗教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 宗萨钦哲仁波切
  • 藏传佛教
  • 佛教
  • 见地
  • 修道
  • 佛法
  • 禅修
  • 悟道
  • 心性
  • 解脱
  • 修行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书和人一样,是要讲缘份的。

一本好书,一本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通论……

作者是一位出色的老师,秉承藏传佛教里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他以自己的浅白文字和编选度,将佛教扼要地作出说明。

对佛教的义理、历史和各种传承有一个精确的综观。

既适合初学者,也能使资源的佛教学者感到惊心动魄、充满挑战;非佛教徒的读者,看了也可以激动荡脑力。

作者简介

宗萨钦哲仁波切,九岁时即被萨迦法王认证是宗萨蒋扬钦哲秋吉罗爵的转世,噶玛巴(即大宝法王)亦加认可,由顶果钦哲法王为其举行升座典礼。生于不丹。

目录信息

译者前言
序 自我的观点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一节 见地
第二节 两种见地
第三节 自我及自我的见地是错误的概念
第四节 空性
第五节 四圣谛
第六节 佛性
第七节 业力
第八节 转世再生
第九节 轮回与涅槃
第十节 见与道
第二章 道
第一节 道的选择
第二节 出离与虔诚
第三节 善知识
第四节 心的训练
第五节 禅修
第六节 止观
第七节 慈、悲、菩提心以及菩萨道的善巧方便
第八节 金刚乘
第九节 上师、灌顶及象征
第十节 次第与证悟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译者前言】 学佛的途径有万千种,其中一种补充的方法就是看书——佛教不认为文字能说明一切,但是并不排斥文字.书和人一样,是要讲缘分的.在书海中,哪一本书你会真的看进去 自我的观点——当你如同往常地冒出某种想法时,你是否知道这样的想法从哪里来或者,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评分

如果你空虚迷茫,那是因为你内心没装什么东西;如果你纠结厌世,那是因为你内心装了太多东西。 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你是一个容器。容器的特性是什么?它是空的。 并没有一种所谓独立的“自我”,你的一切个性、想法、观念皆事出有因,也许来自“背景”,也许来自家庭,也许...  

评分

如果你空虚迷茫,那是因为你内心没装什么东西;如果你纠结厌世,那是因为你内心装了太多东西。 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你是一个容器。容器的特性是什么?它是空的。 并没有一种所谓独立的“自我”,你的一切个性、想法、观念皆事出有因,也许来自“背景”,也许来自家庭,也许...  

评分

佛家会把“斗志”解释为一种强烈的念头,并且这个危险的念头是因“我”的观念而生起。无法放下的自我意识是将人与实相(真实)隔绝的屏障。“自我” 受到攻击或刺激,人便会被激怒,导致言语失度,行为失控,造成恶果后又追悔莫及。我们都会有发怒的体验:气血上涌,怒发冲冠,...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学术脑,这本书比《西藏生死书》那些神神叨叨的叙述好太多。同样是讲基础概念,深入浅出,透着合理主义者的冷彻见地。一些观点能够助人梳理脑子里那堆乱糟糟的情报(对世人把苦颠倒成乐的例子一来就自然联想到《百喻经》:犹如衣食,遮故名乐,于辛苦中横生乐想。诸佛说言:「三界无安,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横生乐想。),另一些观点很发人深省(如对“全知”概念的非二元对立解释——所谓的全知是知道一些东西的反面。如果你知道什么就会产生二元分别;因为有个知道者,有个被知道者,而你永远觉得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事物需要被知道。明白事物的无二本性与知道一切并不相同,因为一切指很多东西,而一切的本质并非很多东西,它超越了数字与计算,无可言喻。)作者觉得大乘很危险哈哈哈不能同意更多,修金刚乘没上师也悬,还是踏踏实实修小乘吧。

评分

好书

评分

是本有缘书

评分

需要缘分才可以读到的一本书。

评分

精确圆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