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1951— ),生於荷蘭海牙,先後在荷蘭和日本就學,曾於萊頓大學攻讀中國文學和曆史,後專注於研究日本。現任紐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民主、人權與新聞Paul R.Williams教授,為《紐約時報書評》《紐約客》《金融時報》等多傢重要媒體撰寫評論。作品涉獵廣泛,最新著作有《零年:1945》《阿姆斯特丹的謀殺案》等。
個人網站:http://www.ianburuma.com/
本书由于从英语原文译出,故在对应一些Buruma提到的日语词汇时,出现了一些错讹或似是而非之处;以下简单对其中日语及部分英文专有名词做一勘误,页码均以广西师大2015年版为准。因手头无英语原版,错漏之处还请留言指出。 43页:“它肇始于1860年代的‘驱除鞑虏、拥护皇权’运...
評分作者用对照的手法描述了二战后作为曾经发动侵略战争,并分别犯下“屠犹”及“南京大屠杀”的德国和日本社会 人民对战争这段历史的看法及认知。并指出之所以有本质区别的原因在于:德国旧的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日本的天皇神道教崇拜并未改变。 作者也分析德国罪文化与日本耻文化的...
評分"战争是为民族存亡而进行的斗争,日本军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军人更坏,而就荣誉心和牺牲精神而言他们甚至更优秀。"从《永远的零》到《太平洋的奇迹》,日本的电影传递的正是这样一种肤浅粗鄙的价值观(前者的结局是男主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撞中了美军航母为国捐躯,后者则是孤岛残...
評分本书对德日两国的国民心理分析得很到位,几个观点很不错:日本人政治上的不成熟(未形成辩论的传统)是导致无法正视历史的原因之一;文化并非唯一原因,政治体制更为关键。而把自己视为战争受害者(原子弹爆炸)而非加害者的心态更是概括的很到位。 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評分这是一本严肃的书,事实上有一定的学术性,译者是戴晴,那么有名的人,出版者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么学术的出版社,想不到在文字审校方面居然这么粗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事实上,我刚刚翻阅了五分钟,只看到正文的第7页,就看不下去了:Erinnerungsarbeit: zur Psychoana...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