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1804—1864),美国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红字》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在时隔一个半世纪后的今日仍是不朽的经典名著。小说以深邃的主题,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中象征手法影响了《白鲸》的作者麦尔维尔、法国的波德莱尔以及现代派文学的象征主义。此外,霍桑对美国文学史上一批卓有成就的作家诸如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福克纳等都产生过影响。
赫丝特因犯通奸罪而受到教会的惩罚,却坚决不肯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7年过去了,她用善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使胸前那本来代表耻辱的红字变成了美好德行的象征。而经过多年的窥探,赫丝特的丈夫齐林沃斯发现与妻子通奸的原来是“品德高尚”的牧师。对齐林沃斯的恐惧和隐瞒罪责的煎熬使牧师的健康每况愈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在全体信徒的面前,用以生命为代价的忏悔换取了道德上的新生。
《红字》被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列入“提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书目”。该书为霍桑的代表作,取材于1642年至1649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赫丝特,她怀里抱着一个三个月大的女婴——珠儿,站在刑台上,等待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即清教)政权在大庭广众面前宣布对她的判决。那么,受审的女罪犯是什么人?她又犯了什么罪?…… 本书“外国文学经典”系列中的一本,保持了英文版的原汁原味,值得一读。
看书的时候在黔东南,参加一个培训,一周时间,每天读四到五章,临走的时候刚好看完。因此喜欢这样的培训,比寻常在家更有完整的时间。 心中的罪仍然是这本书的主题。这已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三个人的设置是一组完美的象征,两个有“罪”的人,一个受外界惩罚,一个隐没地受...
评分《红字》讲的并非是惊心动魄或缠绵悱恻的爱情经过,而是一种不断敲击灵魂的爱的结局——或称爱的后果。当牧师阿瑟•狄梅斯迪尔终于因不堪忍受心灵的重负而在刑台上倒下之时,当海丝特•白兰多年后独自返回那片受辱地又重新戴上灼热的红字之时,他和她可曾后悔自己所做的一...
评分看一部小说在我看来,与其说它是一个故事,不如说它是另一个人身上的某方面气质。当然这仅仅是指一部具备了让人联想到作者本人的那种小说,而不是如武侠一样,为了读者而写给读者的小说。也就是说,这类小说正是以它的貌似内向性而实际上的开放性征服了读者。它的内向性指的...
评分在西方经典文学中,霍桑的《红字》也许占不到太重要的地位,但是事隔多年,我对这本小说难以挥去的念念不忘,便到网上下载了文档版本,花了一些时间重读了一遍。 大学的时候读了不少小说,对这一本印象深刻,然而具体当时是什么感受却已无迹可寻,只是隐约记得对小说的结局扼腕...
评分我不懂美国的清教传统,更不懂圣经中的救赎观,没有能力来评价这部经典中的经典,只能简单地谈一下“红字A”的象征意义。 第一层含义,红字A代表Adultery,即通奸。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和年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生下一个小孩,为了保护牧师,海丝特独自一人承担了...
我每次读《红字》,都忍不住为开头叫好。怀抱私生子的女人站在刑台上受审,围观的人群中藏着被自己背叛的丈夫,她在不期然撞上他的目光后又要仰起头,让那位令自己甘愿背叛灵魂的情人俯瞰。两位男子都在隐藏自己,一个藏身份,一个藏罪行。隐姓埋名的丈夫在人群中举起手指,放在唇上对她说,嘘。青年牧师俯身探出审判的阳台,朝下凝视着这位身兼教徒和爱人两重身份的女子的眼睛说道,说出那个诱哄你犯下罪孽的人吧。她低下头都是看不清的人群,抬起头都是受人尊敬的贵人,她最后对着试图从她嘴里问出自己的那个人说:“我永远不会说的,这红字烙得太深了。你是取不下来的。” 我要把评价杜甫的话请过来了:潜气内转,沉郁顿挫。实在是引而不发的张力,看得我心悸。
评分清教徒真是禁欲, 即使作者一直在反对那些审判者,作者还是把自由的人转化成了高尚的人,把坏人逼死了。
评分就这么遭遇霍桑了。在我所喜欢的美国作家里,他排第一,福克纳第二,海明威第三。
评分清教徒真是禁欲, 即使作者一直在反对那些审判者,作者还是把自由的人转化成了高尚的人,把坏人逼死了。
评分跟自己说再看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