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的心理学

自白的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轻工业
作者:浜田寿美男
出品人:
页数:169
译者:片成男
出版时间:2006-3
价格:12.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1952724
丛书系列:司法心理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犯罪心理学
  • 犯罪
  • 审讯
  • 自白
  • 法律
  • 谎言
  • 心之憂矣
  • 心理学
  • 自白
  • 心理成长
  • 自我认知
  • 情绪管理
  • 人性探讨
  • 内心世界
  • 心理咨询
  • 思维模式
  • 自我疗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白的心理学》紧密结合甲山案件等四例具体案件,仔细分析审讯过程,阐明子自白的心理机制问题。无辜的人为什么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虚假的自白?审讯对嫌疑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压力的场。审讯的压力以使真犯自白,同时也能使无辜的人自白。无辜的人在被审讯的过程中体验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另外,正因为他们的无辜的,所以对将来可能受至的刊罚不具实感。因此对于无辜的人来说,眼前的痛苦与将来的悲剧之间学有同时可比性。最终,他们屈于审讯压力承认自己作案。这是从否认向自白转变的过程。紧接着,就是自白的展开过程。无辜的人承认“我做了”以后,还要进述自己的怎么做的。笔录中的作案故事不是由审讯员捏造出来的,而是嫌疑人与审讯员合作的结果。无辜的人不是根据自己的体验而是根据想像编造出虚假的作案故事,于是其中必然会有漏洞。那么,虚假故事的丰收绽在哪里呢?作者在本书举出具体案例,详细说明了解读自白的笔录的方法。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序章 自白与冤案
一、冤案不是遥远的世界的故事
1.犯罪与冤案
2.从小小的偷盗诈骗案开始
3.突然的释放
4.只有体验过的人才知道吗
二、冤案的发生范围
1.冤案的发生数量
2.超过99.9%的有罪确定率的阴影
3.获得无罪判决的艰难
三、应该解开的谜
1.冤案的不幸
2.虚假自白
3.四个问题
第一章 为什么说对自己不利的谎言
一、宇和岛案件与自白
1.头脑一片空白
2.自白笔录
3.真犯出现
二、引出谎言的磁场
1.嫌疑、证据以及确信
2.构成谎言的要素
3.如同真言的谎言
三、虚假自白的破绽在哪里
1.秘密的暴露
2.无知的暴露
3.成为犯人说出的谎言
四、谎言现象的诸形态
1.人的世界摆脱不了谎言
2.谎言的个体模型与关系模型
3.被揭露的谎言,被支持的谎言
4.一例猥亵事件
5.周围的确信与谎言
6.确信的自我实现
第二章 陷入谎言的心理
一、甲山案件的出发点
1.案件发生25年后的无罪确定
2.是杀人案件吗
3.怀疑的开端
4.从怀疑到嫌疑
二、 走向自白
1.逮捕与拘留
2.记忆的混乱
3.谁也不相信自己
4.第二个自白
5.从自白到否认
6.释放以及其后的25年
三、陷入虚假自白的心理
1.虚假自白的三个类型
2.审讯的场的压力
3.枉然的辩解
4.时间的展望
5.否认带来的不利
6.现在的痛苦与遥远的悲剧
7.无辜的人对刑罚不具有现实感
8.天平称在反转
第三章 展开作案故事的心理
一、仁保案件
1.一家6口杀害案件
2.难行的侦查工作
3.嫌疑人
4.审讯以及自白
5.审判
二、录音带与案件
1. 33盒录音带
2.作为自白自愿性的证明的录音带
3.说教式审讯
4.拷问与说教
三、 “成为犯人”的心理
1.“使犯人招供”的意识
2.幕间的犹豫
3.无辜的嫌疑人“成为犯人”这一事情
4.作案供述的形成
5.被认定了的作案经过书
6.拜访母亲
7.嫌疑人与审讯员的合作
第四章 解读自白笔录
一、衤夸田案件
1.狱中34年
2.案件
3.嫌疑
4.逮捕与审讯
二、解读自白笔录—(1)谎言分析(变迁分析)
1. 45份自白笔录
2.初期自白的变迁与谎言
3.谎言分析
4.着装的谎言
三、解读自白笔录—(2)“无知的暴露”的存在
1.无知的暴露
2.取得金钱的方法—“甚吉袋”供述
3.尸体的位置
四、解读自白笔录—(3)诱导分析
1.没有变迁的供述、与证据一致的供述
2.确定了的供述要素与作案动机
3.第二、第三故事
终 章
1.语言世界脱离现实,歪曲现实
2.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
3.侦查与审判都是人的现象
4.看得更清楚的世界
结束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么10万字的一本小书,并没有太多的严肃面孔,也不是日本推理小说的紧张刺激,而更多的是细致严谨的条分缕析。虽然不乏前后重复和内容反复,但是这本身就是其要传达的一个核心道理。 自白的心理学分析的内容虽然局限于刑事犯罪领域,但是正如谎言就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评分

这么10万字的一本小书,并没有太多的严肃面孔,也不是日本推理小说的紧张刺激,而更多的是细致严谨的条分缕析。虽然不乏前后重复和内容反复,但是这本身就是其要传达的一个核心道理。 自白的心理学分析的内容虽然局限于刑事犯罪领域,但是正如谎言就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评分

这么10万字的一本小书,并没有太多的严肃面孔,也不是日本推理小说的紧张刺激,而更多的是细致严谨的条分缕析。虽然不乏前后重复和内容反复,但是这本身就是其要传达的一个核心道理。 自白的心理学分析的内容虽然局限于刑事犯罪领域,但是正如谎言就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评分

这么10万字的一本小书,并没有太多的严肃面孔,也不是日本推理小说的紧张刺激,而更多的是细致严谨的条分缕析。虽然不乏前后重复和内容反复,但是这本身就是其要传达的一个核心道理。 自白的心理学分析的内容虽然局限于刑事犯罪领域,但是正如谎言就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评分

这么10万字的一本小书,并没有太多的严肃面孔,也不是日本推理小说的紧张刺激,而更多的是细致严谨的条分缕析。虽然不乏前后重复和内容反复,但是这本身就是其要传达的一个核心道理。 自白的心理学分析的内容虽然局限于刑事犯罪领域,但是正如谎言就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会儿就能读完的小书,如果学习过刑事诉讼,内容没有什么陌生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投射出一缕清晰的光,使得被讯问的嫌疑人的形象更加立体。其中提出的审讯时的压力场的概念,以及怀疑/确信吸引着证据等论点很有启发性。

评分

首先,这本书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融合了法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第一次让我了解到这两个领域并不是不能合作的。正如作者在书的终章里写的那样,如果法律中的“暗箱”能够被太阳照进,那么心理学也可以成为法学的工作台。 其次,作为一名法学生,也引导我从法学角度去思考问题。虽然中国和日本的法系并不一样,但是我们仍可以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一些大陆法系可以借鉴的东西。这本书让人去思考:冤案如何出现?怎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公正的审判?程序正义有哪些可以继续发展的方向? 最后,自己以前曾经不能理解为嫌疑人,特别是那些“罪大恶极”的嫌疑人做辩护的律师,但现在能更加理解一些了,他们可能是这些“冤案”受害者的最后一把保护伞。

评分

一会儿就能读完的小书,如果学习过刑事诉讼,内容没有什么陌生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投射出一缕清晰的光,使得被讯问的嫌疑人的形象更加立体。其中提出的审讯时的压力场的概念,以及怀疑/确信吸引着证据等论点很有启发性。

评分

一看题目以为是心理学让真正的犯人自白的心理学研究。看完才发现,原来是研究无辜的人为什么和怎么样做出假自白。内容以质性分析和作者自我推理意义为主。

评分

难得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