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万寿寺》原为《青铜时代》第一篇。书中插画由插画家胡晓江创作。
“晚唐时,薛嵩在湘西当节度使。前往驻地时,带去了他的铁枪。”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王小波
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一堂令人昏昏欲睡的专业课上,我终于读完了王小波的《万寿寺》,这本只有两百页的小说一举创下了我的两项纪录,其一,它是我迄今为止读起来最吃力的小说;其二,它也是我读的最久的一本小说,从高二到大三,整整六年。 一般来说,我读书不会轻易半途而废,尤其是小说,这不仅...
评分有那么一种书,总是让你能迅速看清周遭的世界,看清自己、看清身边的那些人。 比如,读完《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之后,我抬头,发现身边那些熟悉的人立即分成了“创造者”和“寄生虫”两大类。寄生虫、二手货(second hander)们,“they create nothing”;而创造者则...
评分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是王小波在万寿寺说的,他在万寿寺里用了彩笔,这与其他的小说是不一样的,这是他最华丽的小说了,不断的重写,失忆,现实和故事,还有虚写的历史,令人眼花缭乱,我仍然觉得这是中国最好的小说: 主角失忆了: *莫迪阿诺在...
评分 评分王小波《万寿寺》是他写定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更是他追求极限写作,探求小说的无限可能性的一部小说。他曾说过:写《寻找无双》时,还是中规中式的,写《红拂夜奔》时,对叙事本身就有点着迷,不再全神贯注于写故事。《万寿寺》则全然不关注故事,...
一个完全开放的文本,一个灵性自由的精神世界,活着的人在死去,死去的在重生,记忆被复制,事实在篡改,版图在扩张,人物在繁衍,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无定论;失忆的王二在虚构或真实的长安城迷宫里翱翔,醒来刹那发现“一切都在不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评分我希望我是红线可是我是小妓女嗬嗬嗬
评分《万寿寺》就像一个线团,作者从一开始抛给你一根线头,你顺着线头一路寻找,不久之后发现了两根线头。紧接着,第三根,第四根接踵而至,你有些手忙脚乱,但还是耐着性子继续,直到最后,当你把所有的线头拽完,也没有找到第一根线头的终点。但这时,你会发现所有的线并非乱糟糟的一团,而是呈现一种凌乱的美。
评分多年以前我还是个萝莉的时候特别喜欢摘抄励志语录 其中王小波的一句 所谓努力就是忘记自己在做什么 只顾去做 真正看到这句话的语境的时候有点幻灭
评分当一切无可挽回地沦为真实,故事就要结束了。所谓真实,就是这样令人无可奈何的庸俗……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