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万寿寺》原为《青铜时代》第一篇。书中插画由插画家胡晓江创作。
“晚唐时,薛嵩在湘西当节度使。前往驻地时,带去了他的铁枪。”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王小波
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是王小波在万寿寺说的,他在万寿寺里用了彩笔,这与其他的小说是不一样的,这是他最华丽的小说了,不断的重写,失忆,现实和故事,还有虚写的历史,令人眼花缭乱,我仍然觉得这是中国最好的小说: 主角失忆了: *莫迪阿诺在...
评分《万寿寺》是一部奇特的小说 里面的荒诞画面让我莫名想起了中学时代课本里的一篇鲁迅的《铸剑》 却又不同于《百年孤独》的“有逻辑”的荒诞 对于人头说话和人物匪夷所思的思想举动 王小波都用一种理所应当的口吻来平静叙述 仿佛书中的时空有着自己的定律和秩序 。 ...
评分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是王小波在万寿寺说的,他在万寿寺里用了彩笔,这与其他的小说是不一样的,这是他最华丽的小说了,不断的重写,失忆,现实和故事,还有虚写的历史,令人眼花缭乱,我仍然觉得这是中国最好的小说: 主角失忆了: *莫迪阿诺在...
评分有那么一种书,总是让你能迅速看清周遭的世界,看清自己、看清身边的那些人。 比如,读完《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之后,我抬头,发现身边那些熟悉的人立即分成了“创造者”和“寄生虫”两大类。寄生虫、二手货(second hander)们,“they create nothing”;而创造者则...
评分这会是我看的最后一本王小波小说。无法忍受没完没了的题材重复。
评分读王小波,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再找到一个像红拂夜奔一样让我那么激动的故事。万寿寺没有做到,它凌乱,野心宏大,试图将现实、记忆、虚幻和向往一并融合起来,多种可能最后却导致了一种混乱,王小波的长篇总是缺乏一种清晰的架构。但是他总有东西让我猝不及防。最开始的时候它写像碗一样倒扣的天空和云朵,薛嵩寂寞的时候喜欢把红线抱在怀里,抵御寂寞。那一段真是天杀的看得人想哭。
评分当记忆模棱两可,历史可以被随意地更改,开始不再重要,过程不再重要,结局不再重要,事实只是拥有话语权一方的,为维护既定利益的一种说辞。作为一个利益群体,各方利益即统一又各有分歧,基本需求上的自私、贪婪、嫉妒,一再挑唆着人背离他人,为了调和矛盾再次达成一致,集体需要定时发动一定事件,发泄人们用不完的精力。小妓女嘴里嘟囔着“又要打我,真他妈的倒霉”,小妓女若有错,错就错在既不得势,又不属于普普通通的人,命中注定成为众人庸俗生活的标靶。
评分当一切无可挽回地沦为真实,故事就要结束了。所谓真实,就是这样令人无可奈何的庸俗……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
评分《万寿寺》就像一个线团,作者从一开始抛给你一根线头,你顺着线头一路寻找,不久之后发现了两根线头。紧接着,第三根,第四根接踵而至,你有些手忙脚乱,但还是耐着性子继续,直到最后,当你把所有的线头拽完,也没有找到第一根线头的终点。但这时,你会发现所有的线并非乱糟糟的一团,而是呈现一种凌乱的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