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木,江蘇高淳人。南京大學法語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一等秘書。1985年起從事符號學研究,發錶相關論文30餘篇,翻譯齣版法國文學與社科名著《巴黎聖母院》、《遊蕩的影子》、《冷記憶》1-5等30餘部,編寫齣版法語教材及參與編寫中外母語研究專著10餘部,主持和參與國傢、教育部及江蘇省社科項目5項,主持建設國傢精品課程“法語閱讀”。2006年獲法國政府棕櫚教育勛章(騎士),2008年獲江蘇省第三屆紫金文學奬翻譯奬。
羅貝爾·布列鬆於1907年9月25日生於法國多姆山省(Puv-de-Deme)。1943年,他拍攝瞭第一部長片《罪惡天使》。1945年,他從狄德羅《宿命論者雅剋》的一個片斷中得到啓發,拍攝瞭《布洛涅森林中的貴婦》。他改編拍攝瞭貝爾納諾斯(Bemanos)的《鄉村牧師日記》(1951年),又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改編拍攝瞭《溫柔的女人》(1969年)和《做夢者的四個夜晚》(1971年)。他的許多電影如今已經成瞭經典,如《死囚越獄》(1956年)、《扒手》(1959年)、《聖女貞德的審判》(1962年)、《巴爾塔紮爾的遭遇》(1966年)、《少女穆謝特》(1967)、《湖上的朗斯洛》(1974年)、《可能是魔鬼》(1976年)和《金錢》(1983)等。
Robert Bresson makes some quite radical distinctions between what he terms "cinematography" and something quite different: "cinema"-which is for him nothing but an attempt to photograph theater and use it for the screen. Director of "The Trial of Joan of Arc, Pickpocket, A Prisoner Escapes, Diary of a Country Priest, Money," and many other classic films, Robert Bresson is, quite simply,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cinematographers in the history of film.
周末的睡前开始翻,第二天用了小半天看完。精巧的笔记。摘录4条: 1、电影书写的影片:感情的,非再现的。(P60) 2、诱发那出乎意料的。等待它。(P60) 3、你以清晰、准确的东西迫使那些涣散分心的眼睛耳朵专注起来。(P60) 4、观众正准备好先去感受才去理解,竟有许多影片向...
評分 評分这周五读完了布列松。 这几条摘抄,不适合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读,读了也不奏效。 紧张、慌乱、烦躁的时候谁都有,这时候就得赶快找朋友聊天吃饭逛淘宝。如果这时候选择读书,那效果估计跟大哭时的Cindy状态一样:什么也听不进去。 在某些时刻,淘宝确实是万能的。 整理出了十二...
評分纳博科夫在《斩首之邀》的卷首引用那位“心中的作者”的话:“就像一个疯子自以为是上帝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会死的。”且不论这种疯癫式的笃定与反疯癫式的怀疑各自出于何种理由与立场,人们对死亡,从理性上,或多或少地进行着某种心理预警。然而,恐怕少有人会“...
評分其实我并未怎么看过布列松的电影,但他的这本札记,却蕴含了不少真知灼见,颇具禅意。 摘抄一些如下: 每拍一个镜头,要在我已有的想象上觅放新盐。 存有(模特儿)而非表现(演员)。 重要的不是他们向我显露的,而是他们向我隐藏的,尤其是那些他们没想到会在自己身上有...
bible made by a sensitive filmmaker
评分太高。理解無力。
评分太高。理解無力。
评分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花錢買一本我完全看不懂的書 可能真的有病吧
评分bible made by a sensitive filmmaker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