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l-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倒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厂“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认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艾兹拉·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伍尔芙相提并论。
亨利米勒,似乎又是一位逐渐被人遗忘的个性作家。 如果不是偶然看到了《面对一位超奇的名人》米勒访谈录,我早已忘记了他的存在。 人大出过亨利米勒的全集,但不知为何在市面上好像很少能见到了,也许他的文字确实有些裸露,确实有些晦涩。 找不到书,还好有网络,可以看到...
评分《北回归线》到底有什么好读呢?初看起来尽是一些落魄艺术家和妓女的故事,甚至让人恶心。看完之后,《北回归线》给我的第一感受,竟然和我看后现代艺术的反应是一样的:这丫也能火?这丫也是艺术???我们下意识的去抵触这种对于丑陋的描写,因为它和我们心中固有的某种东西...
评分"也许我们命中注定要遭厄运,也许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有希望活下去。如果是这样,那就 让我们发出最后一声听了叫人胆寒、叫人毛骨惊然的吼叫吧,这是挑战的呼叫,是战斗的 怒号!悲伤,去它的!挽歌和哀乐,去它们的!传记、历史、图书馆和博物馆,去它们的 !让死人去吃掉死人...
评分亨利米勒,似乎又是一位逐渐被人遗忘的个性作家。 如果不是偶然看到了《面对一位超奇的名人》米勒访谈录,我早已忘记了他的存在。 人大出过亨利米勒的全集,但不知为何在市面上好像很少能见到了,也许他的文字确实有些裸露,确实有些晦涩。 找不到书,还好有网络,可以看到...
评分如果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筛选影响他日后职业的因素的话,那么对巴尼•罗塞特,我想这几点是至关重要的:1922年出生,父亲是银行家,迷恋亨利•米勒的小说。 因为出身于一个中产家庭,罗塞特有几乎被父亲送进一所思想极其自由的学校。 在那里,罗塞特出版了油印杂志《反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