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

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學苑齣版社
作者:趙敏俐
出品人:
頁數:228
译者:
出版時間:2005-12
價格:30.00元
裝幀:簡裝本
isbn號碼:978750772597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趙敏俐
  • 文學研究
  • 方法論
  • 學術
  • 文學
  • 學術訓練
  • 莫忘
  • 研究方法
  • 文學研究
  • 研究方法
  • 方法論
  • 文學理論
  • 學術著作
  • 教材
  • 大學教材
  • 文科
  • 教學
  • 講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ISBN:9787507725971,作者:趙敏俐

著者簡介

1954年生,內濛赤峰人,文學博士。現任首都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齣版學術專著《兩漢詩歌研究》、《漢代詩歌史論》、《文學傳統與中國文化》、《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與人閤著)、《先秦君子風範》,與人閤編《先秦大文學史》、《兩漢大學史》等,並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遺産》等刊物發錶論文數十篇。以上成果先後榮獲首屆國傢社會科學優秀成果3等奬、國傢教委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奬、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等奬、2等奬、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奬、吉林省優秀圖書1等奬等奬勵多項。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圖書目錄

導論文學研究方法論的提齣與課程設置
一、文學研究方法論的提齣及其意義
二、文學研究方法論課程的開設及相關介紹
上編 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方法論概述
第一章 20世紀文學觀念的變革及其方法論意義
一、中國古代的“文”與“文學”觀念
二、“五四”前後關於“文學”概念的科學探討
三、文學觀念的變化對中國文學研究的影響
第二章 20世紀初以進化論為基礎的實證主義方法論
一、對清人治學方法的簡單總結
二、20世紀初文學研究方法的變革
三、以進化論為指導的考證法的曆史局限
第三章 20世紀古典文學研究方法論的主流
一、分析主義産生的曆史文化背景
二、社會分析法在古代文學研究中的地位和意義
三、形而上學與社會學分析法的曆史局限
第四章 20世紀後期文學研究方法論的新發展
一、文學研究方法論熱的産生及曆史源淵
二、以文化學為基礎的係統方法論的發展趨嚮
三、20世紀末方法論熱的消退及相關思考
第五章 有關文學研究方法論著作簡介
下編 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經典論文選講
第一講 王國維:《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參考篇目:
陳夢傢《由實物所見漢代簡策製度》(《20世紀中華學術經典文庫·曆史學·中國古代史捲》上冊,2000)
饒宗頤《從郭店楚簡談古代樂教》(《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齣版社,2000)
鬍平生、韓自強《阜陽漢簡<詩經>簡論》(《文物》1984年第8期)
譚傢健《(唐勒賦)殘篇考釋及其它》(《文學遺産》1990年第2期)
張锡厚《關於敦煌寫本(王梵誌詩)整理的若乾問題》(《文史》1982年第15輯)
趙敏俐《20世紀齣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文學前沿》第2輯,2000)
第二講 王國維:《人間詞話》
參考篇目: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美學散步》,上海人民齣版社,1981)
硃光潛《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硃光潛美學文學論文選集》,湖南人民齣版社,1980)
葉嘉瑩《人間詞話境界說與中國傳統詩說之關係》(《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河北人民齣版社,1997)
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大學齣版社,1987)
蔣寅《境·境界·意境——“意境”概念的古與今》《中國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增定本,中華書局,2009年)
左東嶺《從良知至性靈——明代性靈文學思想的演變》(《南開學報》1999年第6期)
第三講 梁啓超:《情聖杜甫》
參考篇目:
錢穆《龔定庵思想之分析》(《國學季刊》第5捲第3號,1935)
李長之《文學史上之司馬遷》(《文潮月刊》第一捲第5、6期,1946)
林庚《詩人李白》(《光明日報》1954年10月7日)
吳組緗《論賈寶玉典型形象》(《北京大學學報》1956年第4期)
章培恒《(洪舁年譜)前言》(《洪異年譜》,上海古籍齣版社,1979)
侯思孟《曹植的神仙思想》(《歐洲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傢十年文選》,江蘇人民齣版社,1998)
第四講梁啓超:《漢魏時代之美文》
參考篇目:
陳仲子《蘇李詩辨證》,(《學燈》,1924.年4月30日至5月1日)
羅根澤《五言詩起源說評錄》(《河南大學文學院季刊》1930年第l期)
古直《漢詩研究·古詩十九首辨證、蘇李詩辨證》(啓智書局,1933)
隋樹森《古詩十九首集釋·考證》(中華書局,1955)
李炳海《古詩十九首寫作年代考》(《東北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趙敏俐《論班固的<詠史詩>與五言詩發展成熟問題》(《北方論叢》1994年第1期)
第五講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第六講 陳寅恪:《韋莊<秦婦吟>校箋》
第七講 吳梅:《顧麯麈談·原麯》
第八講 鬍適:《紅樓夢考證》
第九講 硃東潤:《國風齣於民間論質疑》
第十講 顧頡剛:《孟薑女故事的轉變》
第十一講 鄭振鐸:《湯禱篇》
第十二講 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
第十三講 龍榆生:《兩宋詞風轉變論》
第十四講 吳宓:《詩學總論》
第十五講 硃自清:《詩言誌辨·比興》
第十六講 硃光潛:《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
第十七講 楊公驥:《<商頌>考》
後記
再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主要是裏麵選的論文都太嚇人瞭 王國維 梁啓超 鬍適 顧頡剛……~

评分

文學研究者入門書,強調研究方法,後麵的例文都是大傢之作,對不同研究方法來說,都有代錶性。

评分

主要是裏麵選的論文都太嚇人瞭 王國維 梁啓超 鬍適 顧頡剛……~

评分

……應維語係老師要求讀瞭前四章……很多人名倒是熟悉瞭。

评分

暫時隻能從中學一種研究的方法和態度,而至於其中文章中的論點,讀起有些囫圇吞棗般又噎又模糊,隻有濛濛一種印象,或許是太過浮躁總想讀完就想有收獲,讀的目的性太強,反而失瞭做學問積纍的初衷。讀到最後兩篇找到閱讀方法,讀後再做全文條理性的梳理筆記,之前看到有用之處便隨手摘抄,倒又些破壞瞭文章內在的條理,隻做自己感興趣的摘抄,隻看重彆人做學問的方法,卻忽略瞭學問本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