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西南联大 知识分子 随笔 记忆 现代文学 标签 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
发表于2024-11-25
学人与学府(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余斌,1936年生,籍贯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教授。1955年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兰州从事文艺、教育工作30年。20世纪80年代初参与创办《当代文艺思潮》杂志,是该刊主事者之-080年代末回滇任教。在理论批评与学术研究方面,主攻西部文学研究和西南联大研究。出版专著《中国西部文学纵观》(1992年)、三卷本文史随笔集《西南联大·昆明记忆》(2003年)和理论批评随笔集《大西门外捡落叶》(2007年)。
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3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老专家”。2012年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被聘为顾问。
余斌《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寻访和西南联大相关的民居和旧址,看上去只是一双脚和两只眼睛的工夫,事实上真的去做果真是极其困难的,加上近年来不断强化的旧城改造,许多老旧都被新鲜取代了。因为我也寻访过一些我所关注的文化名人曾经在昆明的行踪,所以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但是就像做数学题一样,越困难的事做到了,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这件事事关昆明的文化血脉。余斌教授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找回了梁思成、林徽因在龙头镇的故居,那三间房很小,但是却是一个城市的软文化之所寄。余斌教授寻访名人旧居,连带折射出昆明城市的变迁,其中有他的乡土情怀,更有他对那一段老昆明时光的一往情深。2016/1/16
评分余斌《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寻访和西南联大相关的民居和旧址,看上去只是一双脚和两只眼睛的工夫,事实上真的去做果真是极其困难的,加上近年来不断强化的旧城改造,许多老旧都被新鲜取代了。因为我也寻访过一些我所关注的文化名人曾经在昆明的行踪,所以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但是就像做数学题一样,越困难的事做到了,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这件事事关昆明的文化血脉。余斌教授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找回了梁思成、林徽因在龙头镇的故居,那三间房很小,但是却是一个城市的软文化之所寄。余斌教授寻访名人旧居,连带折射出昆明城市的变迁,其中有他的乡土情怀,更有他对那一段老昆明时光的一往情深。2016/1/16
评分在昆明的东方书店读完了《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评分余斌《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寻访和西南联大相关的民居和旧址,看上去只是一双脚和两只眼睛的工夫,事实上真的去做果真是极其困难的,加上近年来不断强化的旧城改造,许多老旧都被新鲜取代了。因为我也寻访过一些我所关注的文化名人曾经在昆明的行踪,所以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但是就像做数学题一样,越困难的事做到了,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这件事事关昆明的文化血脉。余斌教授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找回了梁思成、林徽因在龙头镇的故居,那三间房很小,但是却是一个城市的软文化之所寄。余斌教授寻访名人旧居,连带折射出昆明城市的变迁,其中有他的乡土情怀,更有他对那一段老昆明时光的一往情深。2016/1/16
评分余斌《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寻访和西南联大相关的民居和旧址,看上去只是一双脚和两只眼睛的工夫,事实上真的去做果真是极其困难的,加上近年来不断强化的旧城改造,许多老旧都被新鲜取代了。因为我也寻访过一些我所关注的文化名人曾经在昆明的行踪,所以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但是就像做数学题一样,越困难的事做到了,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这件事事关昆明的文化血脉。余斌教授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找回了梁思成、林徽因在龙头镇的故居,那三间房很小,但是却是一个城市的软文化之所寄。余斌教授寻访名人旧居,连带折射出昆明城市的变迁,其中有他的乡土情怀,更有他对那一段老昆明时光的一往情深。2016/1/16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学人与学府(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