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技術史

中國近現代技術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科學齣版社
作者:吳熙敬
出品人:
頁數:760
译者:
出版時間:2000-03-01
價格:236.0
裝幀:精裝本
isbn號碼:978703004487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中國近現代史
  • 技術史
  • 科學史
  • 科技發展
  • 工業化
  • 近代化
  • 中國科技
  • 曆史
  • 文化
  • 社會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上捲)

本書概括地介紹瞭自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中國技術發展所走過的坎坷不平的曆程,對一個半世紀以來技術發展同社會、經濟、政治、國際環境的關係以及技術發展的規律性進行瞭較深入的探討。全書分為上下兩捲,主體部分64章,錢三強院士特為本書撰寫瞭序言,另有緒論、結束語、人名索引、工程圖片200餘幅。本書是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技術史專業委員會組織國內100多位學者的閤作研究成果,是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重點科研項目,它的編寫填補瞭國內技術史研究的空白,也彌補國際上中國技術史研究的不足。

本書是這本專著的上捲,編有緒論及29章內容。分彆介紹瞭作者在能源、冶金、化工、交通運輸及工具、通信、機械製造、電機、電器、建築、園林以及水利等技術史方麵的研究成果。

本書可供科技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管理乾部、設有科技史專業的有關高等院校師生閱讀和參考。

(下捲)

本書是這部專著的下捲,編有農業、林業、水産、畜牧獸醫、發酵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中醫中藥、西醫、紡織、輕工、印刷、食品、半導體、超導材料、電子技術、計算機、激光、儀器儀錶、自動化、遙感、測繪、工程製圖、氣象、環保、海洋技術、航天、核技術、兵器、工程技術教育、科技政策、標準計量製度、科技情報、學術團體、科技期刊等內容。

本書適閤於科技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管理乾部,設有科技史專業的有關高等院校的師生閱讀和參考。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上捲)
序言(錢三強)
緒論
第一章 煤炭
第一節 煤田地質勘探
第二節 礦井開拓和井巷掘進
第三節 礦井煤炭開采
第四節 煤礦露天開采
第五節 煤炭洗選加工與綜閤利用
第二章 石油
第一節 舊中國的石油技術
第二節 新中國的石油技術
第三節 部分主要專業技術
第三章 電力
第一節 舊中國的電力技術
第二節 新中國的電力技術
第三節 新舊中國電力技術的不同特徵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新能源
第一節 風能資源和風力發電
第二節 地熱能資源和地熱發電
第三節 海洋能資源和海洋能發電
第四節 太陽能資源和太陽能發電
第五節 生物質能資源和生物質能發電
第五章 鋼鐵
第一節 鋼鐵技術發展曆程
第二節 鋼鐵技術發展特點
第三節 鋼鐵材料
第六章 有色金屬
第一節 近代有色金屬礦冶
第二節 新中國的有色金屬冶煉技術
第三節 有色金屬材料
第七章 稀有金屬
第一節 生産技術和工業發展曆程
第二節 稀有金屬材料製取技術
第三節 稀有金屬加工材料深産品製取技術
第八章 無機非金屬材料
第一節 陶瓷
第二節 玻璃
第三節 水泥
第九章 化工
第一節 基礎化學工業的創立
第二節 化學工業體係的建立
第三節 化學工業技術的發展
第十章 機車
第一節 鐵路機車工廠和研究機構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蒸汽機車製造
第三節 內燃機車製造
第四節 電力機車製造
第十一章 鐵路修築
第一節 我國鐵路的興起與1949年前的鐵路技術
第二節 1949年以後我國鐵路技術的發展
第十二章 汽車
第一節 汽車工業的起步時期
第二節 自力更生發展汽車工業的努力
第三節 汽車工業和技術的新發展
第四節 發展中的小轎車工業
第十三章 公路
第一節 184-1876年的道路技術
第二節 1877-1911年的公路技術
第三節 1911-1949年的公路技術
第四節 1949-199年的公路技術
第十四章 船舶
第一節 發端於洋務運動的中國近代造船技術
第二節 中國現代造船技術的發展
第三節 艦船製造技術
第十五章 港口與航道
第一節 近代港口的開創
第二節 現代港口的建設與發展
第三節 航道的疏浚與建設
第十六章 航空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的航空技術
第二節 新中國的航空技術和工業
第十七章 通信
第一節 通信技術發展的迴顧
第二節 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
第十八章 機械發展概述
第一節 從草創到初具規模
第二節 建立機械工業生産、技術體係
第三節 機械製造業發展的新時期
第十九章 熱加工工藝與設備
第一節 鑄造
第二節 鍛壓
第三節 焊接
第四節 熱處理
第二十章 機床及工具
第一節 機床
第二節 工具
第二十一章 動力機械
第一節 內燃機
第二節 渦輪機
第三節 鍋爐
第二十二章 礦山和冶金機械
第一節 礦山和冶金機械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礦山開采機械及其輔助設備
第三節 冶金機械設備
第二十三章 石油化工設備與機械
第一節 近代石油化工設備與機械
第二節 石油化工設備與機械技術迅速奮起的2年
第三節 嚮石油化工設備與機械技術的現代化邁進
第二十四章 農牧業機械
第一節 農業機械
第二節 畜牧機械
第二十五章 電機
第一節 舊中國的電機工業和製造技術
第二節 新中國的電機工業和製造技術
第二十六章 電器
第一節 低壓電器
第二節 高壓電器
第二十七章 建築
第一節 西方建築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第二節 中西建築文化的交融
第三節 西方現代建築思潮的流行
第四節 新中國建築事業的成就和建築創作
第五節 建築工業化和建築材料
第二十八章 風景園林
第一節 綜述
第二節 園林創作和造園技術的發展
第三節 近現代名園
第二十九章 水利
第一節 舊中國的水利技術
第二節 水力發電和水工建築物
第三節 防洪與調水工程
第四節 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
第五節 水利科學研究
(下捲)
第三十章 農業
第一節 近代中國農業技術中齣現的新因素
第二節 近代農業技術體係的形成
第三節 嚮現代型農業技術體係推進
第四節 作物育種栽培
第五節 植物保護
第三十一章 林業
第一節 林業科學技術的傳播與發展
第二節 植樹造林
第三節 森林保護
第四節 森林利用
第五節 新興學科的齣現與林業科技的新進展
第三十二章 水産
第一節 海洋漁業資源與海洋捕撈
第二節 水産增養殖
第三節 水産品加工
第四節 漁業技術裝備的研製
第三十三章 畜牧獸醫
第一節 畜禽品種資源與育種
第二節 飼料與草地
第三節 養蜂與養蠶
第四節 獸醫
第三十四章 發酵工程
第一節 1949年前的發酵工程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的發酵工程
第三節 發酵工程的主要成就和貢獻
第三十五章 基因工程
第一節 基因工程的發生與發展
第二節 我國基因工程研究的新階段
第三節 基因工程基礎研究——載體和受體係統
第三十六章 細胞工程
第一節 植物細胞工程
第二節 動物細胞工程
第三十七章 酶工程
第一節 酶製劑和酶在工業中的應用
第二節 固定化生物催化劑的研究和應用
第三節 生物傳感器
第四節 酶的基因工程與蛋白質工程
第三十八章 中醫中藥
第一節 1949年前中醫中藥的發展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醫中藥的發展
第三節 中西醫結閤
第四節 中成藥加工
第三十九章 西醫
第一節 西方醫學的傳人
第二節 近代西醫的發展
第三節 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
第四十章 紡織
第一節 動力紡織機器的形成
第二節 動力紡織機器的發展
第三節 紡織技術發展規律和趨嚮
第四十一章 輕工
第一節 造紙
第二節 自行車、縫紉機、鍾錶
第三節 日用化工
第四節 傢用電器
第四十二章 印刷技術
第一節 凸版製版印刷
第二節 平版製版印刷
第三節 凹版製版印刷
第四節 孔版製版印刷
第四十三章 食品
第一節 食品工業
第二節 烹飪
第三節 食品營養分析與衛生檢驗
第四十四章 半導體、超導材料
第一節 半導體矽材料
第二節 超導材料
第四十五章 電子技術
第一節 早期的艱難曆程
第二節 電子元器件
第三節 廣播電視設備和雷達
第四十六章 計算機
第一節 電子計算機在中國的誕生
第二節 係列計算機
第三節 軟件與漢字信息處理技術
第四十七章 激光
第一節 中國激光技術的興起和發展
第二節 工業儀錶與控製係統
第三節 科學測試儀器
第四節 專用儀器儀錶
第四十九章 自動化
第一節 局部自動化
第二節 多迴路和多機協調自動化
第三節 綜閤自動化
第四節 機器人
第五十章 遙感
第一節 我國遙感事業的建立
第二節 我國遙感技術的全麵發展
第五十一章 測繪
第一節 中國近代測繪技術
第二節 現代測繪工作的進展
第三節 地圖與製圖技術
第四節 測繪儀器與技術
第五十二章 工程製圖
第一節 近代工程製圖
第二節 現代工程製圖
第五十三章 氣象
第一節 氣象颱站網
第二節 氣象探測
第三節 氣象衛星
第四節 天氣預報
第五節 氣象服務
第五十四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生態環境保護
第二節 環境汙染和防治
第三節 環境標準、監測和環境質量評價
第四節 環境保護産業
第五十五章 海洋技術
第一節 海洋調查觀測
第二節 海洋開發
第三節 海洋工程
第五十六章 航天
第一節 航天技術基礎和早期探索
第二節 航天運載火箭技術
第三節 各式衛星技術的發展
第四節 發射中心和地麵測控網
第五十七章 核技術
第一節 發展曆程的迴顧
第二節 核技術及其應用
第五十八章 兵器
第一節 火炮
第二節 輕武器
第三節 坦剋和裝甲車輛
第五十九章 工程技術教育
第一節 近代技術教育的産生和發展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工程技術教育
第三節 新中國的工程技術教育
第六十章 科學技術政策
第一節 近代科學技術政策
第二節 現代科學技術政策
第六十一章 標準計量製度
第一節 近代標準計量製度的變遷與發展
第二節 國民政府時期的標準計量製度
第三節 現代標準計量技術發展曆程
第六十二章 科技情報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組織建設與業務建設
第三節 政策與改革
第四節 學術活動與國際交流
第六十三章 學術團體
第一節 學術團體的初創
第二節 學術團體的早期活動
第三節 “科聯”、“科普”和中國科協的創建與活動
第四節 中國科協的恢復與發展
第六十四章 科技期刊
第一節 科技期刊的誕生及發展
第二節 中國早期的三種代錶性期刊
第三節 當代中國科技期刊的現狀及其對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
結束語
編後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