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1928- ),原名冯钟璞,笔名还有绿蘩、任小哲等。祖籍河南省唐河,生于北京,为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儿时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人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
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读完这本小说,和楼主的第一感觉一样,对“剑吼西风”念念不忘。对吕清非的文人气和豪气拿捏地的好。 另外,书中多有诗词,这在现在小说中少见之少见,谁敢尝试一二。或许从人物字号,诗词引句多有学者小说的影子,但又发现还是轻巧的很,如果仔细看看那些北京风物的描写,多...
评分《南渡记》是宗璞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卷,讲述了卢沟桥事变发生前后,北平明仑大学的教授孟樾一家及亲友的生活发生的变化,为后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明仑大学迁至昆明做铺垫。由于《野葫芦引》是在历史的事实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加工,较为写实地记叙了抗日战争期间北京...
评分最早接触到宗璞的文字是她的成名作《红豆》,这部短篇小说即是高扬着民族主义热情的,它用倒叙回忆的方式通过爱情和政治的冲突构造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反映了解放前夕人们选择的心态,同时更表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者的坚定和牺牲。 读后感觉不错,宗璞开始映入我的视...
评分远路迢迢,幸而我们还能回到原点。 ******* “古时候,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庄。村庄边上有一片野生的葫芦地,好像亘古以来就生在那里。春夏枝蔓缠绕,秋来结很多金黄的葫芦,高高低低悬挂着,像许多没有点燃的小灯笼。全村人都喜爱这葫芦。每有新生小儿,便去认一个,把...
评分最早接触到宗璞的文字是她的成名作《红豆》,这部短篇小说即是高扬着民族主义热情的,它用倒叙回忆的方式通过爱情和政治的冲突构造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反映了解放前夕人们选择的心态,同时更表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者的坚定和牺牲。 读后感觉不错,宗璞开始映入我的视...
卢沟桥事变后的北平
评分还没讲到西南联大那一段
评分有点杨绛先生的味道
评分有点杨绛先生的味道
评分宗璞似乎很擅长通过写小孩子来反映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