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霍普柯克(1930—2014)
彼得·霍普柯克的足迹遍布中亚、高加索、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东土耳其,撰写了六本与这些地区相关的书。在成为专职作家之前,他在独立电视新闻(ITN)做了两年记者,随后在《泰晤士报》工作了近二十年,其中五年是作为该报的高级记者,后期主要是作为中东及远东事务特派员。在上世纪50年代,他是西部非洲的新闻杂志《鼓》(Drum)的编辑,该杂志是一本声名远播的南非同名杂志的姊妹刊。在成为记者之前,他曾在英国皇家非洲步兵团服役,与后来的乌干达独裁者、当时的一等兵伊迪·阿明在一个营。他也曾经历险境,曾在古巴和中东两次被秘密警察拘禁,还被阿拉伯恐怖分子劫持过。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了十四种文字。1999年他被英国皇家学会亚洲事务部授予珀西·塞克斯爵士纪念勋章。
按以前的阅读速度和习惯,本来是应该一口气读完的。无奈分心的事情太多,于是拖了不少天数。 本来想打五星,考虑到是英国人写的,用的英国人的视角以及代表的利益,尽管已经非常客观,还是扣掉一星。 三观正,不管是涉及到新疆还是西藏的部分,表示,历史上从来都是中华帝国的...
评分按以前的阅读速度和习惯,本来是应该一口气读完的。无奈分心的事情太多,于是拖了不少天数。 本来想打五星,考虑到是英国人写的,用的英国人的视角以及代表的利益,尽管已经非常客观,还是扣掉一星。 三观正,不管是涉及到新疆还是西藏的部分,表示,历史上从来都是中华帝国的...
评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两大强权——维多利亚英国和沙皇俄国——在中亚寂寥的隘口和沙漠展开了一场秘密战。那些战斗和阴谋的亲历者们把这场秘密战称为"大棋局"(the great game),这个词经由kipling的经典小说"Kim"而在当时广为人知。在19世纪初,这场大戏刚刚开场...
评分这一版的副标题被改成了The Struggle for Empire in Central Asia,用了美亚的试读确认是同一本书后购入,只要11块半。代价就是印刷质量,活脱脱一盗版书,居然字号偶有参差不齐,地图也不是很清晰,不过并不妨碍阅读。 作者基本上是站在英国的视角讲故事,因为有很多二手材料...
评分一本讲述英俄逐鹿中亚的书。在扩张领土方面,俄国人历来坚定,这段历史有助于认清俄国人的本质。在被蒙古人肆虐百年之后,俄国人弹起来的高度惊人。即使面对大英帝国,她也不乏耐心、毅力、谋略、勇气、欺诈、恐吓、残暴了。她一点点的将除了印度之外的所有土地全部收入囊中,...
浅显,也有些危言耸听,不过作为读物还是挺好的,写得很漂亮,虽是科普读物但参考了很多资料,也给了引用,影响力那么大不是不无道理的。
评分按图索骥
评分浅显,也有些危言耸听,不过作为读物还是挺好的,写得很漂亮,虽是科普读物但参考了很多资料,也给了引用,影响力那么大不是不无道理的。
评分按图索骥
评分按图索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