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著于1934年春夏秋三季,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剖释得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在海内外引轰动,为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向来被视为林语堂最重要的著作。但他本人,是否会觉得《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更重要些,这部为“纪念全国在前线牺牲的勇男儿”的70万字巨著先后获得4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亦或许是《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评分《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先生的著作,原文是用英文写的,名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这本书是林语堂先生在美国写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的中国处在一个混乱与无序的状态,知识青年面临着如何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重担。作者以幽默犀利的语言,冷静而深刻地剖析了...
评分能把英文译成半文言,而且语意流畅,真是令人好生佩服。我后来读了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翻译明显不如,“我抱着我的女孩”——该说“女儿”吧,原文应当是my little girl之类——都出来了。至于另一个《中国人》的白话版,就相距更远——但是我在这本80年代出版的简体版中...
评分在國外呆了幾年, 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 其中不乏黑頭髮黃皮膚的亞裔: 韓國人, 日本人和華人。 華人又分成港台和大陸的 北方的南方的,都是中國人。 按照普遍的邏輯都應該是到了國外就更愛國。 我的感覺是更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華人是中國人。 愛國又是甚麼呢? 我是中華人民...
评分《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先生的著作,原文是用英文写的,名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这本书是林语堂先生在美国写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的中国处在一个混乱与无序的状态,知识青年面临着如何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重担。作者以幽默犀利的语言,冷静而深刻地剖析了...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评分可能离应试时代真的越来越远了,白话夹杂古文的语言让我读起来很生涩。不过林语堂先生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脾性和民族文化分析的很全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的人文主义、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以及中国人不尊重法治。以观现在,书中所提及的热爱自然、乐天知命的美好品格离中国人越来越远了;私权大于法、面子工程等倒是越做越大。
评分只有先秦和五四时期的书还能看,因为学术的根本在于质疑与反省,但本书,我认为有一种在外国人眼里给中国人争脸的嫌疑,有些自我陶醉的美化。
评分可能离应试时代真的越来越远了,白话夹杂古文的语言让我读起来很生涩。不过林语堂先生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脾性和民族文化分析的很全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的人文主义、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以及中国人不尊重法治。以观现在,书中所提及的热爱自然、乐天知命的美好品格离中国人越来越远了;私权大于法、面子工程等倒是越做越大。
评分将恳切与赤诚掷向虚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