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 • 佩雷克(Georges Perec,1936-1982)是波兰犹太人后裔,在二战中失去双亲。作为当代最具世界声誉的法语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集敏锐的观察、睿智的分析、悠远的情感和非凡的形式感于一身。除小说《物》以外,其代表作还包括自传《W或童年的记忆》、小说《消失》、《生活使用说明》等。 乔治•佩雷克还是“潜在文学工场”(oulipo)的重要成员,其小说以任意交叉错结的情节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见长,1978年出版的《生活使用说明》是法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被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誉为“超越性小说”的代表作。
“物”的陷阱——被遮蔽的主体性 在法国文学中,提起“物”,人们往往都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新小说”派和写作《嫉妒》《橡皮》的阿兰—罗伯•格里耶。然而“物”却并非“新小说”派的专利。法国的另外一位作家乔治•佩雷克的处女作就是《物》(1965)。 佩雷克是一名法...
评分 评分不是一本易读的书,因为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名词,各种物,各种物的诱惑。但是是一本非常适合用来讲解时态用法的“教材”哈哈哈:简单过去时-文学作品的标志-用来陈述事件,条件式第一式与第二式我不太分的清区别,愈过去时带回过去,未完成时表示状态。 当然,只用来讲时态,无疑...
评分现代社会最可悲的事情之一,就是提前让人们知晓生活太多的可能性,如果人们始终处于一种封闭和无知之中,反而会过得幸福起来。“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这个背景中,越来越多的人既非富裕,也非贫困,他们梦想着财富,也的确有致富的可能,于是,他们真正的不幸就由此开始了。...
评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1612.html 他们的生活不是什么征服,只是一场离别。——《物:六十年代纪事·第一部分》 离别首先是拥有?是七年的生活还是六年的探求?是巴黎的向往还是突尼斯的体验?在生活中,空间或者时间,改变了许多以为不曾改变的东西,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