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一代科幻作家的代表,毕业于剑桥大学,主修历史,之后周游世界,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002年《副本》出版以后成为专职作家。
作为科幻作家,理查德·摩根对未来的看法十分悲观。这种观念也许来自他对历史的研究。在一次采访中,他明确表示:“人类社会现在是、过去是,将来也必然是以压迫、剥削大众为目的的存在。”
这种思想让他的科幻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反乌托邦色彩,《副本》就是其中的典型。
《副本》是他的科瓦奇系列的第一部。阴郁的色调、飞快的节奏,加上坚实的未来科技内核,让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赛伯朋克风格;从结构布局上看,又与美国30 年代硬汉派侦探小说十分相似。文风极有硬汉派侦探小说大师雷蒙德·钱德勒的神韵--坚硬冷峻,时有隽语,显示出批判的锋芒。
In the twenty-fifth century, humankind has spread throughout the galaxy, monitored by the watchful eye of the U.N. While divisions in race, religion, and class still exist, advances in technology have redefined life itself. Now, assuming one can afford the expensive procedure, a person’s consciousness can be stored in a cortical stack at the base of the brain and easily downloaded into a new body (or “sleeve”) making death nothing more than a minor blip on a screen.
Ex-U.N. envoy Takeshi Kovacs has been killed before, but his last death was particularly painful. Dispatched one hundred eighty light-years from home, re-sleeved into a body in Bay City (formerly San Francisco, now with a rusted, dilapidated Golden Gate Bridge), Kovacs is thrown into the dark heart of a shady, far-reaching conspiracy that is vicious even by the standards of a society that treats “existence” as something that can be bought and sold. For Kovacs, the shell that blew a hole in his chest was only the beginning. . . .
当意识可以被存储、复制、转发和下载之后,长生不老不再是梦想,星际旅行不过是星际间的数据洪流。英国作家理查德·K·摩根的处女作《副本》表述了这样一个世界:所有人的意识都被电子化,可以存储在脑后的“存储器”里,当一个人的肉体消亡,不过是肉体消亡而已。所有的意识都...
评分灵与肉从来就是两个概念,灵是思维,肉是身体。我们所处的时代,灵与肉互相依存,思维需要肉体才能存在,肉体需要思维才能动作,肉体湮灭之后,思维就不复存在,思维消失之后,肉体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 思维是否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从逻辑上说,这并没什么问题。肉体说...
评分灵与肉从来就是两个概念,灵是思维,肉是身体。我们所处的时代,灵与肉互相依存,思维需要肉体才能存在,肉体需要思维才能动作,肉体湮灭之后,思维就不复存在,思维消失之后,肉体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 思维是否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从逻辑上说,这并没什么问题。肉体说...
评分《科幻世界》说:科幻小说大都是“点子文学”,以点子为主,把点子讲出来就完了,科幻小说里面少有的精品是真正的文学作品,点子有,文学也有,《副本》就是属于这样的精品。 Altered Carbon直译的话大概是变体碳的意思,我没看过英文原著,不知道原著里面是如何发挥这两个单...
评分赛博朋克侦探犯罪小说……很有好莱坞气质
评分酣畅淋漓。情节、氛围、人物、节奏把握得都非常好,设定还引人深思。作者的语言也是第一流的,词汇丰富多样,又引入了很多设定中的新科技词汇,还会简写省略,需要用心去解码;最重要的是其中穿插的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类和不平等的沉思。
评分科幻世界译文版2010年5月和7月
评分副本 2010.05 & 2010.07
评分“Go to the next screen”,绝望,浪漫,令人向往。贯穿始终的疏离和迷幻感、意识的留存与下载、Meth与赤贫、精英和黑帮、闪回Harlan world的记忆无一不透露出令人悲观的未来色彩。关于意识和社会结构的新奇点子很多,由此产生了大量分支情节,并以很快的节奏展开和转折,以至Bancroft的主线到最后都显得失去了应有分量。无论怎样,“high tech,low life”的风味足够满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