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国恩
出品人:
页数:267
译者:
出版时间:2005-4
价格:18.00元
装帧:简裝本
isbn号码:9787307044845
丛书系列:红烛学术丛书
图书标签:
  • 学术
  • 现代文学
  • 现代
  • 文学研究
  • 教育
  • 中国文学
  • 下一单
  • 中国现代文学
  • 文学史
  • 文化研究
  • 现代文学
  • 文学批评
  • 历史文化
  • 中国文学
  • 20世纪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武汉大学文学院“红烛”学术丛书之一。全书以整体的世界观的视野探究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与文化诸问题,论域包涵了中西文化及中西文化的关系,文学的民族化与社会转型等。同时重新对一些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全书显示出作者广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艺术感悟力,扎实的理论素养。全书学理深邃,文采斐然。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
第一节 整体世界史观和文学的民族化
第二节 民族传统与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第三节 五四文学的“自我表现”特征
第四节 接受西方影响:创造社模式
第五节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第六节 “拉普”和中国左翼文学批评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新文学发展
第一节 从苏曼殊到郁达夫: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发展
第二节 闻一多的“文化国家主义”及其转向
第三节 《故事新编》的“油滑”与文体自觉
第四节 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巴人乡土小说的创作历程
第五节 诗与剧的统一:郭沫若40年代的历史剧
第六节 《浮躁》《废都》《高老庄》的精神症候分析
第七节 知青小说:世纪末浪漫主义思潮的绝唱
第三章 新诗风格与诗学建构
第一节 新诗源头的丰碑:《女神》
第二节 应修人诗的牧歌风格
第三节 冯至叙事诗中的现代意识
第四节 “湖畔”与“新月”的情诗
第五节 林徽因:游走于多重文学思潮间
第六节 闻一多的“生命诗学”观
第七节 新诗知性品格的建构
第四章 学术争鸣与理性批判
第一节 中国的“自由”派文学
第二节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回顾与批判
第三节 周作人思想蜕变问题再检讨
第四节 舒芜和七月派关系的历史还原
第五节 “历史反思”应该具有历史感
第六节 中国现代文学为何较少深刻性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武大现代文学的大牛,陈国恩老师的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中国20世纪文化思潮这个命题也很值得深究。还是可以看出老师的思虑的,不象上海大学的那帮人,怎么看都觉得思虑不深入,没有把自己置于彼时的语境中。

评分

【藏书阁打卡】我觉得还是没有厘清爱国主义“红线”和民族风格的现代化二者联系,把朦胧诗和无名氏的创作当成更有生机的民族传统回归更是要打一个大问号。怎么能把郭沫若文艺观念的迅速转变又当作误读,又当作彼时的风气——模糊地接受和稀里糊涂地应用呢。闻一多的“活”的诗学观那块很工整。不少结论下得太轻巧,干嘛非得在所谓京派流脉上拓到苏曼殊,长流到张承志呢,不至于;选篇也杂, 关于思考应有历史感和俄苏文学的对照和政治决定式的创作大转向很受益,舒芜也真是太……

评分

【藏书阁打卡】我觉得还是没有厘清爱国主义“红线”和民族风格的现代化二者联系,把朦胧诗和无名氏的创作当成更有生机的民族传统回归更是要打一个大问号。怎么能把郭沫若文艺观念的迅速转变又当作误读,又当作彼时的风气——模糊地接受和稀里糊涂地应用呢。闻一多的“活”的诗学观那块很工整。不少结论下得太轻巧,干嘛非得在所谓京派流脉上拓到苏曼殊,长流到张承志呢,不至于;选篇也杂, 关于思考应有历史感和俄苏文学的对照和政治决定式的创作大转向很受益,舒芜也真是太……

评分

作为武大现代文学的大牛,陈国恩老师的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中国20世纪文化思潮这个命题也很值得深究。还是可以看出老师的思虑的,不象上海大学的那帮人,怎么看都觉得思虑不深入,没有把自己置于彼时的语境中。

评分

有益的视角。PS;不知道苏曼殊的小说如何,不过民初的印记也应该挺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