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三夷教辨證

中古三夷教辨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林悟殊
出品人:
頁數:480
译者:
出版時間:2005-6
價格:3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046014
叢書系列:中外交流曆史文叢
圖書標籤:
  • 宗教
  • 曆史
  • 三夷教
  • 林悟殊
  • 中西交通
  • 西域
  • 宗教史
  • 摩尼教
  • 中古曆史
  • 宗教研究
  • 三夷教
  • 佛教
  • 道教
  • 景教
  • 基督教
  • 文化辨證
  • 思想史
  • 宗教比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三夷教在古代中國,顯非主流宗教,也沒有流傳到近代。如果不是由於考古發現的激發,學者刻意探索,三夷教在中國社會曆史上的真實麵目及其影響,殆不為人所知。因而,對三夷教的研究,可說是嚴格意義上的純學術研究;其與當前社會生活,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等等方麵,殆無任何直接的聯係,自然難以産生時尚所追求的社會效益。至於其學術價值,則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即便自己略有所見,也應避賣瓜之嫌,更何況身在廬山,本來就看不清。不過,憶當年身為研究生時,業師蔡鴻生先生指示就該領域去作學位論文,餘遂窮盡辦法,檢索收集有關研究的論著目錄,發現無論國內國外,不管和平時期抑或戰亂時期、冷戰時期,總有那麼一批學者前赴後繼、持續不斷地從事該領域的研究,個中還不乏真正飲譽全球的學界泰鬥;由是而深受鼓舞,也就一年一年堅持做下去。

對中國學者而言,三夷教的研究實際是屬於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範疇。而就這方麵,蔡鴻生先生根據陳寅恪先生的治學之道和有關識語,演繹概括瞭如下的核心思想:

中古時代的文化傳播,既是漸進的,又是麯摺的。由於當時物質技術條件的限製,來自“文化本原”的直接傳播不可能起主導作用,“輾轉間接”纔是普遍存在的方式。因此,為瞭探索一種文化因緣在空間上的展開,也即為何從此地傳入彼地,必須找齣中間環節,纔不緻於架空立說。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 言
文物篇
一 福建明教石刻十六字偈考釋
二 泉州草庵摩尼雕像與吐魯番摩尼畫像的比較
三 泉州“摩尼教墓碑石”為景教碑石辨
四“莆田市涵江新發現摩尼教文物古跡”質疑
五 福州浦西福壽宮“明教文佛”宗教屬性辨析
六 龍門天竺寺非摩尼教寺辨
七 泉州白耉廟屬性擬證
文獻篇
一 敦煌漢文摩尼教寫經研究迴顧
二 英法藏敦煌漢文摩尼教寫本原件考察
三 敦煌摩尼教《下部讃》經名考釋——兼論該經三首音譯詩
四 摩尼教“三常”考——兼論景教碑“啓三常之門”一句之釋讀
五 元《竹西樓記》摩尼教信息辨析
六 敦煌漢文景教寫經研究述評
七 景教富岡高楠文書辨僞補說
曆史篇
一 近百年國人有關西域祆教之研究
二 火祆教在唐代中國社會地位之考察
三 唐季“大秦穆護祆”考
四 波斯瑣羅亞斯德教與中國古代的祆神崇拜
五 唐代三夷教的社會走嚮
六 泉州摩尼教淵源考
七 元代泉州摩尼教偶像崇拜探源
附 篇
一 陳垣先生與中國火祆教研究
二 《伊朗瑣羅亞斯德教村落》中譯本序
三 東方摩尼教研究新碩果——評《吐魯番新齣摩尼教文獻研究》
四 宗德爾曼《摩尼教贊美詩》評介
本書徵引西文期刊縮略語
本書作者相關論文目錄
圖 版
後 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唐代三夷教的社會走嚮:摩尼教異端化,火祆教民俗化,景教方伎化

评分

三夷教的研究對於宗教史來講也許沒那麼重要,但是對於探究唐代時期的文化互動,特彆是宗教混同現象十分有意義。

评分

帶著渣渣的我初探曆史研究的造福人類的好書!

评分

一個零散的論文集,不少是批駁其他人的觀點,最後還要裝模作樣地加一段不過XX同誌提齣瞭一個全新的見解還是好的雲雲,有點好笑。然而看完之後我對摩尼教算是稍微有點認識瞭,另外兩個還是一頭霧水……

评分

感謝platero的推薦,打開瞭一個新的知識領域。 讀完此書,除瞭對中古三夷教有瞭初步的認識,林悟殊老師的治學方式以及學術思維都讓我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