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一八九五-一九九○),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我系统地阅读哲学史,是从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开始的。黑格尔认为哲学史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因为哲学的目的是真理,真理是“不变的、永恒的、自在自为的”,而历史却是一度存在,但到另一个时代却又消亡的事物,“如果我们以‘真理是永恒的‘为出发点,则真理就...
评分 评分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哲学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大宗教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 4 高于道德价值——超道德价值 2.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圣...
评分作者首先从哲学在中国文化的地位谈起,定义作者理解的哲学。作者认为的哲学即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作者进而又谈到一个容易和哲学混淆的概念——宗教,作者说的宗教是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
评分犹记那年高中,政治老师讲书中哲学内容时说:“这一节内容可要好好听,学哲学可以增加智慧。”为了拯救我这堪忧的智商,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学哲学,然而我的智商却丝毫没有长进。后来,我才逐渐懂的:积学,筑基也;积而悟,为圣人。学习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积累后的思考。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