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鴻生,台南人,民國四十年次。一九六九年台南一中畢業後就讀台灣大學。經歷了台大學生的保釣運動、民主抗爭與民族主義論戰。一九七三年台大哲學系畢業,正值「哲學系事件」動盪之秋。退伍後赴美留學,改讀電腦碩士並在電腦網路公司工作,前後十三年。一九八八年回台,進入資訊工業策進會系統工程處,負責大型電腦網路與資訊系統之規劃與設計。七年後急流勇退,與妻遊學澳洲雪梨一年,而後以寫作為重心。一九九○年代初期曾以筆名曾雁鳴在報刊撰寫過「台灣社會評論」(自立早報)、「後視鏡」與「體檢表」(中時晚報)等專欄,近年來也在當代雜誌撰寫觀鳥遊記。著有澳洲旅遊散文《揚帆吧!雪梨》(聯經,一九九九年)與海外觀鳥遊記《踏著李奧帕德的足跡》(允晨,二○○一年)等書。
一場高中生的南北串聯把他們趣味相投、年輕熱情的心拉到了一起。爾後,因為保釣運動的刺激,他們興起了民族認同與追求社會正義的單純理想。然而卻也牽動了一場思想論戰─民族主義論戰,並引起安全相關的注意而有哲學系事件。之後,這群人各奔東西。三十年倏忽而過,當時的憤怒青年而今華髮已生,有的在政壇嶄露頭角,然而立場已變,有的在商界大展宏圖,有的在學院潛心研究,更有些人一蹶不振,歷盡辛苦。人生如歌。本書記述了他們的故事和那個雖苦悶幽黯卻又充滿了改革希望的年代。
鄭鴻生的名字,最初在《台灣社會研究》這本雜誌上看到,他是很活躍的作者,而《臺社》是公認的台灣左派刊物,聲望崇高。鄭的文章,最令我感興趣的就是那篇如何重做中國人,一度引發購買他的《百年離亂》的興趣,可惜總是缺貨。 在胡思二手書店看到這本《青春之歌》,講述後...
评分鄭鴻生的名字,最初在《台灣社會研究》這本雜誌上看到,他是很活躍的作者,而《臺社》是公認的台灣左派刊物,聲望崇高。鄭的文章,最令我感興趣的就是那篇如何重做中國人,一度引發購買他的《百年離亂》的興趣,可惜總是缺貨。 在胡思二手書店看到這本《青春之歌》,講述後...
评分看了王晓渔的推荐文章后,买了本郑鸿生的《青春之歌》,才知道前这是一本为七十年代台大左翼学生勾勒群像的书,主角之一是现已成为著名学者的钱永祥先生,其余还有陈鼓应、王晓波(当年台大哲学系教授,在本书中不是重点叙述对象)、洪三雄、黄道琳、卢正邦、郭誉孚等等。 不过...
评分鄭鴻生的名字,最初在《台灣社會研究》這本雜誌上看到,他是很活躍的作者,而《臺社》是公認的台灣左派刊物,聲望崇高。鄭的文章,最令我感興趣的就是那篇如何重做中國人,一度引發購買他的《百年離亂》的興趣,可惜總是缺貨。 在胡思二手書店看到這本《青春之歌》,講述後...
评分这书前半段的描写很有意思,后半段你们懂的。
评分we'd live the life we'd choose,we'd fight and never lose, for we were young and sure to have our way.文字之间流露出那个时代青年们的勃勃生气令人向往,后来的黯然收场让人难抒胸中之气
评分只是觉得,一路走来,我苟且得竟毫无羞耻。想到某些人肤浅的样子,也只在心中默念,不要叫醒他。先生们的在天之灵总会助他脱离苦海的。
评分只是觉得,一路走来,我苟且得竟毫无羞耻。想到某些人肤浅的样子,也只在心中默念,不要叫醒他。先生们的在天之灵总会助他脱离苦海的。
评分神往的時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