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基.柯林斯, William Wilkie Collins(1824-1889)
,生於英國倫敦,12歲隨父母移居義大利,15歲返回倫敦習法律,1847年開始文學創作,並成為英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偵探小說家,被譽為「英國推理小說之父」。他一生著作豐富,包括著有25部小說,50餘篇短篇小說,至少12部以上的戲劇,以及五百多篇遊記等。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為其摯友,並對他極為賞識。柯林斯最著名的代表作有《白衣女郎》(The Woman in White)(1860)、《月光石》(The Moonstone)(1868)等。
「英國推理小說之父」威爾基.柯林斯的《白衣女郎》,讓音樂劇巨擘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再度成為全球話題!繼「歌劇魅影」完成十八年之後,安德魯•洛伊─韋伯重出江湖的唯一選擇!此劇號稱沿襲魅影精神,取材於19世紀英國驚悚作家柯林斯(Wilkie Collins)的作品,原先在英國文學家狄更斯所創的雜誌上連載一年,不料大受喜愛,1860年同名小說出版,形成當時民眾排隊爭購的熱潮。作曲家韋伯更獨鍾柯林斯的《白衣女郎》,於2004年改編成舞台劇,柯林斯的魅力由是可見。
此懸疑偵探小說,劇情兼具懸疑、鬼魅和浪漫,敘述年輕男子瓦特巧遇一位穿著白衣的神祕女子,悲傷的敘述她掩藏在心中的秘密。過不久,瓦特前往一戶人家教導一對姐妹繪畫,他吃驚地發現,姐姐羅拉的長相和白衣女郎極為相似。之後瓦特在教導的過程中和羅拉日久生情,但這段愛情遭受反對,羅拉最終與陰險的葛萊得訂婚。羅拉到底和白衣女郎有何關聯?葛萊得迎娶羅拉是否有其他的目的?瓦特對羅拉的愛能否讓真相還原?這一切曲折離奇的情節即是柯林小說吸引洛伊─韋伯的原因。
Dorothy L. Sayers:「柯林斯大師級的寫作技巧,是現代許多推理小說寫作者仿效的對象。」
韋伯:「音樂劇的故事結構是最重要的。是好的故事產生好的音樂劇,而非音樂劇使得故事聽起來吸引人」
读到第100页,我对小说目的不明的铺陈感到有些不耐烦;坚持读到第120页,我已经不愿意放下这本书,只想一口气把它读完:《白衣女郎》对我来说就是这么一部慢热型的作品。 主观感觉,作者和译者随着小说的推进都逐步进入了状态。尤其是作者,小说的前半,华沃特与纪律师的叙述区...
评分回头再看,实在觉得本书的文采不错的。使得我再次强调的是原因是看到有批评该书乏文采的观点。。。 这个,还是建议读者自己看过书就会有自己的看法了。。。。不要听人瞎说。
评分额,很平淡的一本小说吧,只看了中文版的,希望看完中文版的再来评说。 歪个楼,我在这本小说里读到了一碗毒鸡汤:女人睿智,冷静,善良,果断都没有用,最终男人都会选择漂亮的那一个。 为什么这么说呢,文中的姐姐玛丽安睿智,善良,临危不惧并能立刻想出办法,对自己的妹妹也...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