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行者》是一本關於自由的小說。
自由是甚麼意思?如果存在的話,以怎樣的處境或語言存在?
《媚行者》也是一本關於時間和空間的小說──如果將過去重新活一次──如果再到十年前到過的城市──如果十年前的小說人物,她們還活著,沒有自殺,還活得……她們對她們的所謂人生,有甚麼感悟?
《媚行者》並沒有解答自由。我們是從不自由而嘗試理解自由的。《媚行者》所能做到的,到後來,隻是比較理解自由不是……
《媚行者》不隻是一本書,她又是一個讀書小劇場;她是一個人(她又不是作者);她是小說又是自述;說她媚她又脾氣壞。至於說《媚行者》是一個生存遊戲,她又玩得太認真瞭──這種懸疑不定,她說,就是生之《媚》瞭。
黃碧雲,一九六一生於香港,少年時在颱灣讀中學,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係,香港大學社會學係犯罪學碩士。她曾在香港英文虎報當過記者,瞭解社會運作,也曾當過議員助理、開過服飾店。
黃碧雲是香港最具特色和野心的小說傢之一,在她所描繪的危顫顫的各種圖像,吞吐著世紀末的刀光劍影。她的小說勇敢挖掘心靈底層的恐懼,人和人應對之際的離散,為這個時代驚心而有情地注計,也是對一切虛偽的叛逆。
黃碧雲著有《揚眉女子》(香港博益)、《其後》、《溫柔與暴烈》(香港天地)、《七宗罪》、《突然我記起你的臉》、《烈女圖》(颱灣大田)本書並獲1999年中國時報開捲十大好書獎,散文《我們如此很好》(香港青文);她的小說曾入選颱灣年度小說選,並多次獲得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2014年 憑《烈佬傳》榮獲第五屆紅樓夢獎(又名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首獎。
黄碧云写过很多关于“无爱”,除了小说《无爱记》,她在98年为《明报周刊》写的“暂且”专栏里这样写“无爱”: “我不悲伤,只是非常麻木,觉得做人真无聊。 真無聊。情情爱爱,追追逐逐,最無聊。 返工放工,所為何事,極無聊。 跑步游泳練大隻,早起早睡好健康,到頭來...
評分记得港台节目里面介绍过一个旅居西班牙的香港中年女性,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跳费兰明戈,学的环境并不算好,学了很久都还未能在当地的酒吧跳上一场,但还是很纯粹为梦想而在继续前进的,而她的形象一下子让我想起这本小说的封面。
評分2007年的第二天。 上海,天气阴霾,下雨,光线灰暗。房间开着橘黄的床头灯。衣服,书本,杂志,还有零碎的小东西,满床,满屋子的散落着。床头柜上也很乱,没有多余的空间。地板仍是干净的。 中午的外卖迟了一个小时才来,3点看完一集西游记续集便卧到了床上。电脑这些天一直...
評分閱讀黃碧雲是急速墜落的暈眩,那種跌宕自由之絕望,以及隨之疾速蔓延、浸潤式鋪開的靜止與溫柔,像極嬰兒于母體羊水之中絕對靜穆的時刻,非常虛無壯麗且帶有強烈的治愈感。 如這本《媚行者》:最初她(媚字從女,想必媚行者必為女)由父親之死離開,又至最末歸客家尋根,輾轉且...
評分讀黃碧雲,永遠不能輕鬆的讀。 必須是認真的,整個心沉進去,與她的文字一起行走在世界的邊緣。只有她,才能將生之痛生之幻滅寫得那樣深。 “靠近沒有意思,生存從來就不靠近。” “——自由和穩定,到底是否,鏡子影像。——從不愛之中,得到自由。從拒絕...
《媚行者》是黃碧雲寫作生涯裏一個階段性的迴顧與重新叩問,讀它之前需要讀過《其後》、《溫柔與暴烈》和《七種靜默》,記住葉細細、趙眉、陳玉這些黃碧雲小說中典型的人物名字以及她們各自所象徵的姿態與命運,纔能在這本結構復雜、人物眾多的小說中,撇除黃碧雲抽象跳躍的敘事方式,直抵小說的命題,關於自由,也關於時間和空間。 1987年黃碧雲26歲,以處女作《揚眉女子》於香港文壇甫一亮相,便展現瞭她的媚行姿態。這媚行,不是煙視媚行,不是柔軟的情感交流,而是努力踮起腳尖,試圖以略略高於人間世態水平綫的逼視,來書寫生命中的種種疑問。前期三部小說集,黃碧雲的姿態越來越堅定,似乎離生命的答案越來越近,到這本《媚行者》到達一個高潮。
评分在那兩雙幽暗的眼睛裏麵,我見到你瞭,我的飛行夥伴加斯雅,眼睛清澈明亮,映著廣闊遼遠的天空,微藍色,總有很多疑問,關於生,無法解答,因此時而寂靜時而激烈,閉上眼,就是深藍的海底,時光來迴反覆,隻有等待中的暴風雨,每年七月,時刻相問,所歸何處,你渴望自由與完整的心情,是否始終如一。
评分光是名字已讓人動容
评分她的文字看起來裝逼,其實一點兒都不裝。非常真實,非常殘忍,看得人很安靜,又總想落淚。去香港一定要見一本買一本啊!焦慮的時候看太管用。
评分劇本素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