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農學導論

核農學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原子能齣版社
作者:
出品人:
頁數:392
译者:
出版時間:1995-01
價格:60.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221406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核農學
  • 農業科技
  • 放射性同位素
  • 作物育種
  • 農作物生理學
  • 植物營養學
  • 土壤科學
  • 環境科學
  • 生物技術
  • 農業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 容 簡 介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全麵、係統地闡述核農學的基本理論、概念和基礎知識的科技書,由中

國科學院院士徐冠仁先生主編,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

院同位素所的有關專傢共同組織撰寫。全書共分八章,內容包括核農學的核物理與核化學基

礎,輻射源與同位素製備;核輻射與作物遺傳改進,核輻射防治害蟲、輻射刺激生物生長、輻射

與農副産品和食品保藏、輻射與環境生態;同位素示蹤技術及其應用。

本書主要供從事核農學科研和應用的科技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農業院校核農學專業及

其他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緒論
1核物理和核化學基礎
1.1原子核、核素和同位素
1.1.1原子
1.1.2原子核
1.1.3核素和同位素
1.2放射性衰變及其規律
1.2.1放射性衰變的類型
1.2.2放射性衰變的基本規律
1.2.3放射性活度的單位
1.3核輻射和物質的相互作用
1.3.1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3.2不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3.3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4電離輻射生物學作用的原理
1.4.1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
1.4.2輻射生物學效應的過程
1.5輻射劑量及其測量
1.5.I電離輻射領域中常用的量及其單位
1.5.2各輻射量之間的關係
1.5.3農作物吸收劑量的計算方法
1.5.4輻射劑量的測量
2核素及其標記化閤物的製備
2.1放射性核素及其標記化閤物的製備
2.1.1放射性核素的製備
2.1.2放射性標記化閤物的製備
2.2穩定核素及其標記化閤物的製備
2.2.1穩定核素
2.2.2同位素效應
2.2.3穩定同位素的濃縮
2.2.4穩定核素標記化閤物的製備與示蹤同位素豐度的選擇
2.3核素的測量技術
2.3.1放射性核素的測量技術
2.3.2穩定核素的測量方法
2.4常用輻照裝置
2.4.1核反應堆
2.4.2加速器
2.4.3同位素輻照源
2.4.4X射綫裝置
2.4.6.其它輻照裝置
2.4.7太空強宇宙射綫輻照
3核輻射與作物遺傳改進
3.I輻射誘變在作物遺傳改進中的地位
3.1.1含義和基本特點
3.1.2研究對象與任務
3.1.3發展簡史和主要成就
3.1.4我國輻射誘變育種的進展
3.2輻射生物學效應
3.2.1細胞學效應
3.2.2植物學效應
3.2.3植物的輻射敏感性
3.3輻射誘變的遺傳學基礎
3.3.1基因突變
3.3.2染色體變異
3.3.3核外突變(細胞質突變)
3.3.4數量性狀突變
3.4各類.繁殖方式植物的遺傳改進
3.4.1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生物學特性與突變的誘發
3.4.2突變性狀的誘發與遺傳
3.4.3輻照親本材料的選擇
3.4.4誘變因素、劑量和處理方法
3.4.5植物種子誘變後代的特點與選育方法
3.4.6無性繁殖器官誘變後代的特點與選育方法
3.4.7突變性狀的鑒定篩選技術
3.5提高植物輻射誘變效率
3.5.1輻射敏感性與提高誘變效率
3.5.2親本材料的選擇與誘變效率
3.5.3誘變因素處理方法與誘變效率
3.5.4采用先進篩選技術提高選擇效率
3.6突變(體)遺傳資源的研究利用
3.6.1突變遺傳資源的收集和研究
3.6.2突變遺傳資源的利用
3.6.3突變遺傳資源的保存
3.7誘發突變改良作物的應用前景
3.7.1拓寬輻射誘變的應用範圍
3.7.2開闢創造遺傳資源的途徑
3.7.3與多種育種技術結閤提高育種效率
附錶 不同植物輻射處理常用的劑量範圍
4輻射與害蟲防治
4.1輻射不育防治害蟲的作用與地位
4.1.1技術原理及其特點
4.1.2發展曆史和主要成績
4.2輻照昆蟲技術
4.2.1昆蟲對電離輻射的敏感性
4.2.2輻照源
4.2.3劑量率
4.2.4輻照劑量
4.2.5輻照方法
4.2.6照射蟲態、照射時期的選擇
4.3輻照不育昆蟲的釋放技術
4.3.1輻照不育蟲釋放的原則
4.3.2輻照不育蟲的釋放方法
4.3.3輻照不育蟲釋放效果的檢測
4.3.4釋放的輻照不育蟲的質量控製
4.4昆蟲的人工飼養
4.4.1大量繁殖昆蟲是輻射不育技術應用的關鍵
4.4.2人工飼料的選擇
4.4.3玉米螟的人工飼養
4.4.4桃小食心蟲的人工飼養
4.5輻射不育法的推廣應用
4.6輻射不育技術的現狀和展望
4.6.1理論研究中的進展
4.6.2誘捕技術的發展
4.6.3重視用生物防治法降低害蟲蟲口
4.6.4遺傳的性彆分離
4.6.5輻射不育技術消滅害蟲的進展
5核輻射刺激生物生長
5.1概述
5.2發展簡史及主要進展
5.3低劑量輻照刺激生物生長效應機理
5.4低劑量輻照裝置
5.4.1車載γ射綫輻照源
5.4.2密封管式中子發生器
5.5輻照刺激生物生長技術
5.5.1輻照生育期的選定
5.5.2輻照劑量的選擇
5.5.3生物吸收劑量的監測和控製
5.5.4輻照工藝和配套措施
5.6低劑量輻照刺激生長技術的應用
5.6.1農作物
5.6.2柞蠶和桑蠶
5.6.3水産類
5.7安全分析
5.7.1輻照裝置的安全評估
5.7.2操作人員接受的劑量
5.7.3輻照對環境的影響
5.7.4輻照對産品質量的影響
5.7.5可能的事故及其防範措施
5.8應用前景
5.8.1應用的限製因素
5.8.2研究攻關方嚮和內容要點
5.8.3效益分析
6輻射保藏食品
6.1概述
6.1.1食品保藏的意義和方法
6.1.2輻射保藏食品的概念及其發展曆史
6.2輻射保藏食品的原理及應用
6.2.1輻射殺菌
6.2.2輻射殺蟲
6.2.3輻射抑製發芽
6.2.4輻射延遲成熟、抑製生長
6.2.5輻射改良食品品質
6.3食品輻照的影響因子
.3.1射綫種類及輻照方法
6.3.2輻照條件及復閤處理
6.3.3輻照材料
6.4輻照食品的衛生安全
6.4.1輻射對食品營養質量的影響
6.4.2毒理學研究
6.4.3微生物學的安全性
6.4.4輻照食品的衛生安全性評價
6.5食品輻射加工工藝
6.5.1輻照裝置的選擇與設計要求
6.5.2輻照工藝參數
6.5.3劑量監測
7核輻射與環境生態
7.1放射生態學概述及研究概況
7.1.1放射生態學意義及研究內容
7.1.2國內外關於放射生態學的研究簡況
7.2環境輻射
7.2.1天然輻射
7.2.2人工輻射
7.3放射性核素在生物圈內的循環和遷移
7.3.1一般遷移過程
7.3.2影響放射性核素遷移和積纍的各種因素
7.3.3核爆炸裂變産物的全球沉降
7.3.4核設施的局部汙染
7.3.5放射性核素在生物鏈和食物鏈中的轉移
7.4環境中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學影響
7.4.1汙染環境的主要放射性核素
7.4.2汙染區域的輻射效應
7.4.3減輕和消除農業環境放射性汙染的途徑
8同位素示蹤技術及其應用
8.1同位素示蹤技術在土壤肥料研究中的應用
8.1.1土壤有效養分的測定
8.1.2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8.1.3應用同位素示蹤法研究磷礦粉肥的閤理利用
8.1.4應用86Rb研究鉀肥的肥效
8.1.5同位素示蹤法研究微量元素肥料
8.1.6同位素示蹤法研究土壤有機質
8.2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生物固氮研究中的應用
8.2.115N2示蹤法
8.2.215N同位素稀釋法和15N-AN值法估測固氮
8.2.315N天然豐度法估測固N2
8.3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環境生態研究中的應用
8.3.1農藥在作物體內的吸收、殘留和代謝
8.3.2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轉移和降解
8.3.3工業三廢中有害金屬和氣體的汙染與防治
8.3.4放射性對農業環境的汙染與防治
8.3.5研究農用化學物質環境行為的模擬生態裝置
8.4同位素示蹤技術在作物育種與栽培研究中的應用
8.4.1在作物栽培研究中的應用
8.4.2在作物抗逆性研究中的應用
8.4.3在植物育種研究中的應用
8.5同位素示蹤技術在植物保護研究中的應用
8.5.1在植物病害研究方麵的應用
8.5.2在植物害蟲研究方麵的應用
8.5.3在農藥研究方麵的應用
8.6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畜牧獸醫研究中的應用
8.6.1同位素示蹤技術在畜牧獸醫研究中的應用
8.6.2放射免疫分析
8.6.3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抗原(或抗體)的方法
8.7同位素示蹤技術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應用
8.7.1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核酸分子探針的方法
8.7.2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8.7.3放射自顯影
8.8同位素示蹤技術在作物營養生理研究中的應用
8.8.1植物礦質營養代謝生理研究
8.8.2應用14C研究高等植物的光閤作用
8.8.3植物根係發育和係生理的研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