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係統

衛星通信係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宇航齣版社
作者:斯國新
出品人:
頁數:496
译者:
出版時間:1993-07
價格:29.5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034587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衛星通信
  • 通信工程
  • 無綫通信
  • 信號處理
  • 天綫技術
  • 調製解調
  • 空間技術
  • 微波技術
  • 信息技術
  • 電子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衛星通信係統》比較係統、深入地闡述瞭衛星通信係統的基本理論、關鍵技術、係統設計及綫路計算等問題,基本反映瞭當前衛星通信的發展狀況。全書共分十二章,包括緒論、通信衛星、衛星通信係統的監護和管理、衛星通信的信號傳輸、衛星通信的體製、調頻衛星通信、頻分多址方式、數字衛星通信、時分多址方式、分組通信和碼分多址方式、衛星通信地球站及地球站的設計和建設等。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衛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衛星通信的定義
1.1.2微波接力通信的基本原理
1.1.3衛星中繼站
1.2衛星通信的特點
1.2.1衛星通信與宇宙通信的關係
1.2.2衛星通信的優點
1.2.3衛星通信的缺點
1.3衛星通信係統的組成和分類
1.3.1衛星通信係統的組成
1.3.2衛星通信係統的分類
1.4衛星通信的應用和發展
1.4.1衛星通信的發展簡史
1.4.2衛星通信的實際應用
1.4.3衛星通信的軍事價值
附錄1-1 世界主要宇宙通信實驗記錄
附錄1-2 國防衛星通信係統(DSCS)
第二章 通信衛星
2.1衛星的軌道
2.1.1衛星運動的基本規律
2.1.2軌道運動的參數
2.1.3軌道的分類
2.1.4軌道的有效利用
2.2衛星的發射
2.2.1衛星的發射過程
2.2.2衛星波束覆蓋的範圍
2.2.3傳輸時延和迴波抑製器
2.2.4方位角、仰角和距離的計算
2.3影響衛星在軌的因素
2.3.1衛星的宇宙環境
2.3.2衛星的攝動
2.3.3星蝕和日淩中斷
2.3.4軌道平麵的傾斜效應
2.4通信衛星的組成和功能
2.4.1天綫分係統
2.4.2通信分係統
2.4.3控製分係統
2.4.4遙測指令分係統
2.4.5電源分係統
2.5通信衛星的分類和發展
2.5.1通信衛星的分類
2.5.2國際通信衛星的發展
2.5.3國內通信衛星的發展
附錄2-1衛星軌道的分類
附錄2-24/6GHz靜止衛星的軌道位置分布
附錄2-3IS係列通信衛星簡介
第三章 衛星通信係統的監護和管理
3.1跟蹤遙測指令分係統
3.1.1跟蹤遙測指令分係統的組成
3.1.2跟蹤遙測指令站(TT&C)
3.1.3衛星控製中心
3.1.4工程業務傳輸綫路
3.2監控分係統
3.2.1監控分係統的組成
3.2.2監控分係統的工作過程
3.2.3監控分係統的例行監控
3.2.4監控站
3.3衛星通信係統的管理
3.3.1管理組織的構成
3.3.2衛星通信管理中心
3.3.3衛星通信係統的業務聯絡
3.4衛星通信頻率的分配和使用
3.4.1頻率的分配
3.4.2頻率範圍選擇的依據
3.4.3當前衛星通信使用的頻段
附錄3-1衛星通信業務頻率分配錶
附錄3-2世界無綫電行政會議的頻率分配錶
附錄3-3對發射功率等指標的主要限製
附錄3-4靜止衛星係統固定衛星業務中乾
擾噪聲的主要限製
附錄3-5微波頻段的劃分
第四章 衛星通信的信號傳輸
4.1信號傳輸的一些基本概念
4.1.1天綫增益
4.1.2有效全嚮輻射功率
4.1.3載波噪聲功率比
4.1.4門限載噪比
4.1.5通信距離方程
4.2信號傳輸損耗
4.2.1自由空間傳播損耗Ls'
4.2.2大氣吸收損耗La。
4.2.3天綫極化誤差損耗Lp
4.2.4天綫指嚮誤差損耗L,
4.2.5降雨損耗及門限餘量
4.3熱噪聲
4.3.1係統噪聲分類
4.3.2等效噪聲溫度
4.3.3饋綫和天綫的噪聲
4.3.4級聯網絡的噪聲
4.4交擾調製噪聲
4.4.1引起交調噪聲的因素
4.4.2振幅特性非綫性引起的互調
4.4.3幅/相轉換效應的定性討論
4.4.4幅/相轉換效應的定量分析
4.4.5交調噪聲的進一步討論
4.5衛星通信綫路中的載噪比
4.5.1載噪比的計算公式
4.5.2上行綫路的載噪比
4.5.3下行綫路的載噪比
4.5.4衛星通信綫路的總載噪比
4.5.5載噪比計算舉例
附錄4-1 上行、下行綫路參數舉例
第五章 衛星通信的體製
5.1概 述
5.1.1通信體製的概念
5.1.2衛星通信體製的內容
5.1.3衛星通信體製的類型
5.2多路復用方式
5.2.1頻分多路復用(FDM)方式
5.2.2FDM電話信號頻譜的安排
5.2.3時分多路復用(TDM)方式
5.3調製方式
5.3.1調製的概念和種類
5.3.2調製方式選擇的依據
5.3.3數字調製方式的主要指標
5.3.4幾種常用的調製方式
5.4多址聯接方式
5.4.1多址聯接方式的概念
5.4.2多址聯接方式實現的依據
5.4.3幾種常用的多址聯接方式
5.5通道分配方式
5.5.1通道分配方式的概念和種類
5.5.2幾種常見的通道分配方式
5.5.3轉發器通道數和地球站載波數的計算
5.5.4提高通道利用率的措施
5.5.5通道分配中的控製方式
附錄5-1 四種多址聯接方式的比較
第六章 調頻衛星通信
6.1頻率調製的幾個基本問題
6.1.1調頻波的傳輸帶寬
6.1.2普通FM解調器的輸齣信噪比
6.1.3門限擴展解調器
6.2FDM/FM電話信號
6.2.1多路電話係統的測量單位
6.2.2多路電話信號的主要特性
6.2.3多路電話信號調頻波的頻偏
6.2.4調頻電話信號的傳輸帶寬
6.3調頻電話信號傳輸中的若乾問題
6.3.1加權和話音壓擴技術
6.3.2預加重技術
6.3.3FM話路的信噪比及最佳頻偏的選取
6.4調頻電視信號的傳輸
6.4.1電視信號的傳輸方式
6.4.2電視信號傳輸的基本特性
6.4.3電視信號的調頻傳輸帶寬
6.4.4電視綫路的測試波形
6.4.5電視綫路的加權和加重
6.4.6電視綫路信噪比的計算
6.5調頻衛星通信綫路的設計
6.5.1調頻衛星通信綫路的噪聲分配
6.5.2調頻多路電話的設計
6.5.3調頻電話綫路設計舉例
6.5.4調頻電視綫路的設計
附錄6-1電視綫路測量加權噪聲時用的濾
波器
附錄6-2電視綫路加權與加重改善係數
附錄6-3伴音加權網絡的頻響及容差
第七章 頻分多址(FDMA)方式
7.1頻分多址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7.1.1FDMA的基本原理和特點
7.1.2FDMA的基本方式
7.1.3多路復用的FDMA方式
7.2頻分多址係統中的互調
7.2.1行波管放大器非綫性的影響
7.2.2互調的基本分析
7.2.3能量擴散去調
7.2.4幅/相預失真校正去調
7.3衛星電視廣播係統
7.3.1衛星電視廣播的發展
7.3.2衛星電視廣播係統的構成
7.3.3衛星電視廣播係統的特點
7.3.4係統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7.3.5衛星電視廣播綫路參數的計算
7.4 SPADE係統
7.4.1SPADE係統的基本原理
7.4.2SPADE係統的特點
7.4.3SPADE係統的組成和作用
7.4.43PADE係統通信的建立
7.4.5話音激活技術
7.5SCPC係統
7.5.1SCPC係統的特點
7.5.2預分配的PSK/SCPC係統
7.5.3頻漂的消除
7.5.4預分配的FM/SCPC係統
7.5.5SCPC係統綫路的計算
附錄7-1由於振幅非綫性而産生的可能落
入通帶內的各頻率分量和幅度
第八章 數字衛星通信
8.1概 述
8.1.1數字衛星通信的模型
8.1.2數字衛星通信的特點
8.1.3數字衛星通信的方式
8.1.4主要通信方式的比較
8.2數字基帶信號的處理
8.2.1數字話音的處理
8.2.2數字伴音的處理
8.2.3數據的處理
8.3數字調製技術
8.3.1PSK調製方式
8.3.2MSK調製方式
8.3.3相位模糊問題的解決
8.3.4提高頻帶利用率的調製方式
8.3.5幾種數字調製方式的比較
8.3.6調製與解調方式的選取
8.4數字話音內插技術
8.4.1概述
8.4.2數字式TASI方式
8.4.3SPEC方式
8.4.4DSI的幀結構舉例
8.5差錯控製技術
8.5.1概述
8.5.2差錯控製編碼
8.5.3差錯控製與調製的關係
8.5.4檢錯重發(ARQ)技術
8.5.5前嚮糾錯(FEC)技術
8.6數字信號的能量擴散技術
8.6.1移相鍵控信號的頻譜
8.6.2擾碼技術的應用
8.6.3TDMA方式的能量擴散
8.6.4綫路中[C/no]t與〔Eb/no〕th的
關係
附錄8-1CCITT規定的數據結構標準
附錄8-2幾種調製方式的特點比較
附錄8-3BCH碼的參數n、k和t
第九章 時分多址(TDMA)方式
9.1TDMA的基本概念和特點
9.1.1TDMA的特點
9.1.2幀與幀結構
9.1.3係統定時
9.1.4實現突發式發射與接收的方法
9.2幀長的選擇
9.2.1係統的鍾速率R
9.2.2取樣周期與幀周期的關係
9.2.3分幀長度Tb
9.2.4幀效率ns
9.2.5幀長的選擇
9.3初始捕獲、分幀同步及報頭檢測
9.3.1初始捕獲的方法
9.3.2同步方法和同步精度
9.3.3初始捕獲與分幀同步舉例
9.3.4獨特碼及其檢測
9.3.5載波與比特定時恢復
9.4TDMA的終端設備
9.4.1TDMA終端設備的構成
9.4.2公共TDMA終端設備(CTTE)
9.4.3地麵接口設備(TIE)
9.4.4突發信號的調製解調設備(BM)
9.5衛星交換/時分多址(SS/TDMA)方式
9.5.1SS/TDMA的基本特點
9.5.2SS/TDMA的幀同步
9.5.3SS/TDMA的工作方式
9.5.4SS/TDMA的交換矩陣
9.6TDMA綫路的設計和計算
9.6.1轉發器工作點的選擇
9.6.2綫路計算的基本公式
9.6.3TDMA係統容量的估算
9.6.4綫路參數的一般計算
9.6.5TDMA綫路設計舉例
附錄9-1TDMA係統一覽錶
附錄9-2IS-V晴朗天氣時TDMA綫路的
計算
第十章 分組通信和碼分多址方式
10.1分組(Packet)通信方式
10.1.1Packet方式的提齣
10.1.2P/ALOHA方式
10.1.3S/ALOHA方式
10.1.4R/ALOHA方式
10.2碼分多址(CDMA)方式
10.2.1CDMA的基本原理
10.2.2CDMA 實現的條件
10.2.3CDMA的主要特點
10.3直接序列調相/碼分多址方式
10.3.1係統的組成和工作過程
10.3.2DS/CDMA係統的性能分析
10.3.3DS/CDMA的地址碼設計
10.3.4DS/CDMA方式的同步
10.4跳頻/碼分多址方式
10.4.1FH/CDMA方式的特點
10.4.2跳頻圖案的設計
10.4.3跳頻擴頻用的頻率閤成器
10.5其他多址方式
附錄10-1m序列發生器反饋係數
附錄10-2n≤11本原多項式係數及首根指數
附錄10-3DS/CDMA與FH/CDMA的比較
第十一章 衛星通信地球站
11.1概述
11.1.1地球站的種類
11.1.2地球站的組成
11.1.3地球站的性能指標
11.2天綫饋電係統
11.2.1天饋係統的組成和功能
11.2.2天綫的種類
11.2.3天綫的主體設備
11.2.4饋電設備
11.2.5天饋係統的主要技術要求
11.3地球站的發射係統
11.3.1發射係統的組成和功能
11.3.2發射係統的放大設備
11.3.3發射係統的其他設備
11.3.4發射係統的主要技術要求
11.4地球站接收係統
11.4.1接收係統的組成和功能
11.4.2接收係統的放大設備
11.4.3接收係統的其他設備
11.4.4接收係統的主要技術要求
11.5地球站終端設備和通信控製係統
11.5.1終端設備的組成和功能
11.5.2電話載波終端設備
11.5.3電視終端設備
11.5.4通信控製係統
11.6地球站電源係統
11.6.1電源的種類和要求
11.6.2不停電電源係統
11.6.3地球站的接地裝置
附錄11-1地球站各種天綫的比較
第十二章 地球站的設計和建設
12.1地球站收、發信機的設計
12.1.1收、發信機設計的依據
12.1.2收信機的總體設計
12.1.3發射信機的總體設計
12.1.4關於中頻的選擇
12.1.5關於電磁兼容性的考慮
12.2地球站站址的選擇
12.2.1選擇站址的一般條件
12.2.2電磁乾擾因素
12.2.3地理因素
12.2.4氣象條件
12.2.5後勤保障與安全因素
12.3地球站的布局
12.3.1布局時應考慮的因素
12.3.2地站布局舉例
12.4地球站的建設和維護
12.4.1地球站的建設費用
12.4.2地球站的維護費用
12.4.3地球站的運轉和維護
附錄12-1CCIR對發射功率、乾擾、運用
條件等的限製
主要參考文獻
英文縮寫名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