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
她写出了20世纪最好的历史作品。以《八月炮火》和《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从1956年到1988年,她共出版了10部作品:
《圣经与剑》(Bible and Sword, 1956)、《齐默尔曼电报》(The Zimmermann Telegram, 1958)、《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 1962)、《骄傲的城堡》(The Proud Tower, 1966)、《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71)、《来自中国的函件》(Notes from China, 1972)、《遥远的镜子》(A Distant Mirror, 1978)、《实践历史》(Practicing History, 1981)、《“荒唐”进行曲》(The March of Folly, 1984)、《第一次敬礼》(The First Salute, 1988)。
我最近在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恰好看到了和菜头的一篇文字,原文在这里:http://www.hecaitou.net/?p=4902,因为有了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的所得,因此记下一点感想,本来这些感想是写在google share里面的,忽然觉得可以记录下来,因此,作为《史迪威与...
评分刊于《南都周刊》2016年第4期“失望之书”专题 巴巴拉·塔奇曼是美国著名的历史作家,她获得普利策奖的名作《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又译《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1945)》),早在1985年即有了简体中译本,如今这已经是第4个版本了。很多中国人...
评分1911-1945,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段黑暗且又混乱的日子,国内关于这一段历史的书也很多了,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恐怕难得有很客观的观点,能有一本从第三方的角度出发、外国人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中国的书,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可以拓展下思路。 这本书前面几章一直再讲史迪威的生平...
评分1911-1945,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段黑暗且又混乱的日子,国内关于这一段历史的书也很多了,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恐怕难得有很客观的观点,能有一本从第三方的角度出发、外国人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中国的书,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可以拓展下思路。 这本书前面几章一直再讲史迪威的生平...
评分这本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在中国已经多次再版了。在豆瓣也得到了不少读者的高评。但据我看过的资料,这种高评具有相当的误导性。 这本书不会告诉你这些。 1.史迪威在第一次缅甸战役期间,不听有经验的中国将领的劝告,完全罔顾中国军队的整体实力远远弱于日本军队的事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