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
她写出了20世纪最好的历史作品。以《八月炮火》和《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从1956年到1988年,她共出版了10部作品:
《圣经与剑》(Bible and Sword, 1956)、《齐默尔曼电报》(The Zimmermann Telegram, 1958)、《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 1962)、《骄傲的城堡》(The Proud Tower, 1966)、《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71)、《来自中国的函件》(Notes from China, 1972)、《遥远的镜子》(A Distant Mirror, 1978)、《实践历史》(Practicing History, 1981)、《“荒唐”进行曲》(The March of Folly, 1984)、《第一次敬礼》(The First Salute, 1988)。
我最近在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恰好看到了和菜头的一篇文字,原文在这里:http://www.hecaitou.net/?p=4902,因为有了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的所得,因此记下一点感想,本来这些感想是写在google share里面的,忽然觉得可以记录下来,因此,作为《史迪威与...
评分刊于《南都周刊》2016年第4期“失望之书”专题 巴巴拉·塔奇曼是美国著名的历史作家,她获得普利策奖的名作《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又译《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1945)》),早在1985年即有了简体中译本,如今这已经是第4个版本了。很多中国人...
评分一个叫巴巴拉.塔奇曼的美国女人,在空气中充满着“勇敢精神”、“乐观主义”和“对商业的鄙视”(苏珊.桑塔格语)的1960年代初的某个夏日,开着租来的雷诺车游迹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古战场上,近半个世纪前弥漫此地的硝烟即将在打字机的哒哒声里升起在历史著作《八月炮火》中。塔...
评分相较于一战,二战,民国,抗日等值得大肆渲染的选题。本书从开始就关注史迪威的个人经历与美国在战争发展中对中国态度的复杂多变。由于时间上的绝对性,所以作者参照不同时期的文献记录,相对客观的描述中美关系。史迪威作为个人,由于亲历很多,由他折射出的那段岁月便更...
评分【读品】成刚/文 巴巴拉.塔奇曼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有一个中国式的原型,这个原型是那么古老,简直可以追溯到《西游记》;又那么文学味十足,这使它的身份一直饱受争议,是“学术著作”,还是“通俗历史”,抑或纪实小说?这书有个老版本,正标题是“逆风沙”,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