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系统研究--技术、制度与知识

中国创新系统研究--技术、制度与知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正风
出品人:
页数:358
译者:
出版时间:1999-05
价格:15.9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82930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创新系统
  • 中国研究
  • 创新系统
  • 中国创新
  • 技术创新
  • 制度创新
  • 知识创新
  • 科技政策
  • 产业发展
  • 创新理论
  • 经济学
  • 管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正风清华大学科学

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发表“知识普适性信念及其

批判性考察”、“知识经济和

工业经济:超越中的继承”

等论文约50篇,合作著作3

部,译《技术与国家利益》,

获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二等

奖3项(合作),三等奖3项。

曾国屏清华大学科学

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主讲)

教授、常务副所长,著《自

组织的自然观》等,论文多

篇,译著多本,主编《新视

野丛书》、《科教兴国译丛》

等,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

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合

作)。

目录信息

目 录

1创新的概念
1.1 创新概念的提出
1.2对创新概念的狭义理解
1.3对创新概念的广义理解
1.4创新的不同类型
1.4.1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
1.4.2渐进创新与激进创新
1.4.3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
2创新与经济增长
2.1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2.2知识创新与经济增长
2.3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3创新行为的演进(I)
3.1实践与创新
3.2经验性创新与实验性创新
3.2.1经验性创新
3.2.2经验性创新向实验性创新的转变
3.2.3两种创新方法绩效的比较
4 创新行为的演进(Ⅱ)
4.1制度及其对创新的意义
4.1.1制度、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
4.1.2制度与创新激励
4.2创新组织变迁及其根据
4.2.1创新组织变迁与市场交易内部化
4.2.2 创新组织变迁与创新收益内部化
5国家创新系统
5.1创新系统边界的扩张
5.1.1创新组织规模的扩大
5.1.2 2新行为的融合与协同
5.2创新研究的“系统范式’
5.2.1“系统范式”的形成
5.2.2“系统范式”的内涵
5.3国家创新系统的定义和结构
5.3.1创新主体的确认及其互动
5.3.2创新主体与创新空间的相互作用
6中国创新系统:1949-1977年
6.1政府指令型创新系统的特征及其成因
6.2政府指令型创新系统的成功及其代价
7中国创新系统:1978年至今
7.1“政府指令”向“政府导引”转型的三个阶段
7.1.11978-1985年
7.1.21985-1991年
7.1.31992年至今
7.2转型过程分析
7.2.1内含质变的渐进转型道路
7.2.2 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
7.2.3局域试点先于整体推进
7.2.4转型中的“理论引导”
7.3转型绩效及其问题
7.3.1国家创新系统转型的绩效
7.3.2国家创新系统转型的问题
8创新主体的重塑
8.1主体:概念、可能和现实
8.1.1创新主体概念
8.1.2可能主体与现实主体
8.1.3创新主体重塑的问题
8.2政府:职能的转变
8.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化
8.3.1企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统计表征
8.3.2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化的体制保证
8.3.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化的能力基础
9创新主体的整合与互动
9.1创新主体互动的国际趋向
9.2中国创新主体的整合与互动
10 转型中的创新战略
10.1追赶战略与领先战略
10.2转型中的创新战略
10.3创新战略与知识经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魔性的一句话,创新不是指令性过程而是启发性过程~

评分

魔性的一句话,创新不是指令性过程而是启发性过程~

评分

前面读得稍微仔细一些,后面略读。

评分

前面读得稍微仔细一些,后面略读。

评分

魔性的一句话,创新不是指令性过程而是启发性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