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篆書 書法
发表于2024-12-28
篆書七言唐詩一百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篆書七言唐詩一百首》是陳威遐兄寫的第一本小篆書法作品集。齣版前囑我寫序,而我對小篆知之甚少。有感於他的誠意,仔細拜讀瞭原稿,現將我的一些感想寫在下麵。中國漢文字源遠流長。秦始皇兼並天下以後,采納李斯奏議,實行“書同文”,整理六國文字,以史籀大篆及秦文字為基礎演變過來的小篆作為全國通行的文字。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全國範圍內的漢文字整理,功莫大焉。所以小篆又稱“秦篆”。在秦代乃至整個中國漢文字發展史上,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摺點。據記載,李斯隨同始皇齣巡,所到之處刻石篆書,皆為李斯所書,因此小篆也有“斯篆”之稱,世傳李斯為小篆鼻祖。今秦刻諸石,惟《琅玡刻石》尚存殘文,為秦二世時補刻的詔書及從臣題名。學術界以此為斯篆最可信者。秦代之後,隨著漢文字的發展,小篆逐漸退齣瞭文字的實用舞颱,但它那集個象與抽象之美為一體的鮮活的文字形式,仍然讓後書傢傾倒。在唐朝,齣現瞭李斯以後的第二位大師李陽冰。他自謂“斯翁之後,直至小生”。我們從他寫的《般若颱銘》和《崔佑甫墓誌》篆額來判斷,所語不虛。他的小篆書法以李斯為宗,圓勁淳古,結構漸趨勻適,論者有“玉箸”之評,影響深遠。在李陽冰之後近韆年間,學篆之人多以李陽冰為法而上追斯篆。無奈去古悠遠,秦代書跡難以徵信,陽冰真跡元明後存世也少。清初學者以翻刻本作為範本臨摹,甚多衍誤,更何論上攀斯篆?直至清代鄧石如齣,小篆書法纔頓還舊觀。因漢承秦製,淵源有自,鄧石如獨具慧眼,深入學西漢碑額篆,以隸為篆,廣收博取,終成為清代大傢。在小篆書法史上幾乎可與李斯、李陽冰鼎足而立。鄧石如的小篆也本李斯,與李陽冰不同的是,在凝練的筆緻中更注重提按的變化,多求書寫意味,這種寫法影響極大,如楊沂孫、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吳昌碩等,無一不受其沾溉。當然,這些書傢在受鄧氏影響的同時,各自的創新探索也帶來瞭清代書壇百花競艷的局麵。進入民國時期以至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二十世紀書壇,小篆書法基本上在以鄧石如為主的清篆籠罩之下,能直接問津秦篆者,屈指可數,而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的王福庵是其中難得的一位,他所書的《說文部目》極具秦篆風韻,我們以秦《琅玡刻石》與之比較,可以立判。因而該帖被學術界推為學習小篆的津梁。
陳威遐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受業於王福庵高足韓登安。韓氏精擅篆隸,又是篆刻名傢,課徒時親自示範,書法、篆刻並重,其時苦於缺少臨帖範本,先生以王福庵書《說文部目》為底本,手書一通,贈與威遐,對於弟子期望殷切之情可見。陳威遐不取巧,踏實學習,不斷深入,幾年後,他拿著習作嚮在杭的諸暨先賢餘任天請教。餘氏詩、書、畫、印四絕,為人厚道,尤重鄉情,見到威遐所書,贊譽有加,當即將一本民國七年上海震亞書局編輯發行的《毛公鼎》字帖贈與他,扉頁上有三十年代餘氏用隸書題寫的“瑰瑋雄深,古籀極緻”八字。其後威遐轉益多師,臨習種種碑帖,書藝益進。曾先後得到高絡園、阮性山、周天初、劉惜闇、周采泉、硃味辛等名傢悉心指導。八十年代初,隨著書法熱的興起,威遐以一手精美的小篆書法在全國書法展中獲奬,嶄露頭角。但他不以此為滿足,能沉下去,上溯兩周金石,下采清人鄧石如、趙之謙、楊沂孫、吳昌碩等諸傢之長,欲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寫齣自我的風貌,這本《篆書七言唐詩一百首》就是他多年努力的結果,既有繼承,又有創新,作品綫質細而不薄,留而不滯,結字因物賦形,多有新意,字形或長或扁,用筆或方或圓,不拘一格,在謹守小篆篆法的前提下,大膽地用籀、玉箸結字法,強調對比變化,整體基調清新嫻雅,如入茂林修竹,悠遊閑適,心怡神暢,饒有藝術欣賞的價值。
不喜歡扁扁的篆書……
評分不喜歡扁扁的篆書……
評分擅於篆刻的書法傢,在篆法上常齣新意。其橫勢扁闊的篆書很有特色。該書的《序》寫得比較草率。
評分擅於篆刻的書法傢,在篆法上常齣新意。其橫勢扁闊的篆書很有特色。該書的《序》寫得比較草率。
評分不喜歡扁扁的篆書……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篆書七言唐詩一百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