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握手(2012终极版)》是一部一版再版描写老一代科学家的爱情、生活和事业的抒情诗一样动人的心灵小说。它感动过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人。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丁洁琼、苏冠兰、叶玉菡等爱国科学家的感人形象,展示了他们的奋斗精神、卓越优异、无私奉献和铮铮傲骨;它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三角恋爱”小说,却全景式地写到“抗战”和“二战”,描写了一位中国女物理学家参与研制美国第一批原子弹,对20世纪人类世界最惊心动魂的事件——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作了细致的描绘和公正的结论:恶有恶报。
作者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一生只写了一本书,即《第二次握手》。而对它从来不满意,一直在不停地重写改写,从手稿和“手抄本”时代即是如此,而这一版是我最满意的一稿。
2012年版《第二次握手》是作者的封笔之作,无论在思想内涵、故事结构、人物刻画和叙事描写、遣词用句等方面都更为用心,也表现了不凡的功力。
较之197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版,经过数十年的积淀,增加了20多万字的再创作,把多年积累的思考和素材融入其中,并且,突破了当年创作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从叙事背景到人物塑造,都给予了充分的空间,涉及的事件和人物更接近历史真实。
相比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作者在60多万字的基础上,不惜割爱,大量删减枝蔓篇幅,故事更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更特别的是,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2012年版更突出了科学的重大作用。
张扬,生于1944年5月。河南长葛人,自幼迁居湖南。1961年10月发表处女作。1963年2月写出《第二次握手》(初稿),以后多次重写。其1970年稿造成全国规模的手抄本流传,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特殊的文学现象”,被誉为“感动过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张扬因此于1975年1月被“四人帮”逮捕并内定死刑,1979年1月在胡耀邦直接干预下平反。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同年7月出版,印数达430万册(另有四种少数民族文本),至今居新时期以来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的首位。该书第2版于2006年6月问世,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第3版(2012版)。
张扬于1965年9月到湖南浏阳大围山区插队落户,《第二次握手》1970年稿即出自他的知青岁月。他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94年为副主席,2004年为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教授 13:38:47 在高中时,如做贼般偷偷看《第二次握手》手抄本,被同学告发。。。。。。 郑 13:43:11 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弄明白《第二次握手》和《少¥之心》是不是一类读物 付教授13:43:34 当然不是 郑13:43:56 看来还是教授明白些 ...
评分初高中学生、大学生,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喜爱文学创作和阅读的人们,被感动过的那一代人以及希望了解那个时代、展望未来的人都应该看看~ 初高中学生、大学生,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喜爱文学创作和阅读的人们,被感动过的那一代人以及希望了解那个时代、展望未来的人都应...
评分小学的时候,在那层够得着的书架上唯一涉及爱情的一本书就是《第二次握手》。本以为是讲国共合作或者政治类的书所以一直都没有去看,结果一次无聊随手一翻,便一口气读完了。走近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更走近了他们情感生活,于是相信有炙热而隽永的爱情…… 这本书曾经以手抄...
评分本书在上世纪70年代的手抄本传播范围之广今天难有图书能与之匹敌;其作者张扬的名字深入人心。主人公学者型的爱情纯粹、深邃,感染了整整一代人。虽不同于广大80后、90后的爱情故事,但书中“爱情和爱国”的主题、知识分子阶层中深沉曲折的生活经历,感人至深。是一部能引起共...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很早就听说了,一直很期待 通过主人公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等人的经历,描绘了一代科学家为了祖国科学事业的繁荣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讴歌了他们爱国主义的品德,表现了他们科学救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中国人民的志气和中华民族不可侮辱的民族自尊。热情歌颂...
当文革言情小说看故事性还挺强的 对领导人和科学家的热烈歌颂 爱情无法圆满的苦楚都化成爱国激情 虽有尽力用比喻和抒情描写 但文学性不算强 较通俗 没摆脱十七年的模式化
评分和mgr聊天想起来的
评分啊……恨自己不是个理科生啊。 (不过可能确实不是这块料????)
评分二十余年前高中时的读本,为书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唏嘘不已!
评分没啥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