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疗愈力量》是一本讲述叙事疗法的书。这种疗法有别于传统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它摆脱了将人视为问题的治疗观,通过讲故事,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它比较注重平等的沟通,通过讲故事,让个案将隐藏在其内心的话讲述出来,在讲述自己生命历程的过程中,将过去零散的记忆与经验进行统整,借此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通过个体经历的故事化,从而达到问题的外化与解构,并重建自己的生命故事,让个案通过重塑自己的经验,开发出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周志建,心理咨商博士,雅号“叙事王子”,台湾吕旭立基金会心理师,有25年以上丰富的心理咨询实务经验,叙事治疗是他的专长与最爱。他是最早将叙事治疗大量运用在台湾咨商实务界的先驱,叙事治疗能在台湾普及并受到欢迎,他功不可没。他是一个特立独行、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工作者;他的一生,都不是走主流的路线,他坚持走自己的路;他喜欢后现代“没有唯一真理”的理念,坚持尊重多元的价值;他也是一个重视自由的人。因为不想被体制所捆绑,他选择当一个“自由”的心理工作者,经常应邀去演讲、带工作坊,推广他所热爱的叙事人文理念
原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5ff370101c23h.html 光看理论感觉不强呀,看里面的故事就很有感触。 读《故事的疗愈力量》(一) 周志建,心理咨商博士,雅号“叙事王子”,台湾吕旭立基金会心理师,有25年以上丰富的心理咨询实务经验,叙事治疗是他的专长...
评分“把这本书送给在生活中受苦,但是永不放弃的灵魂” 写故事,首先要写自己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么多年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让大家明白他为何今天在做着故事疗愈这样一件事,通过自由书写和朗读,把头脑中想的,平时不轻易说出的事情讲出来,通过故事的分享,让大家彼此连接,彼此...
评分周志建老师的两本书都是剖析并讲述他自己经历的故事,以及他的工作坊等学员的故事,大家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引起共鸣,获得疗愈。周志建老师的书,不注重理论讲解,而是在讲故事中渗透叙事理论。 一个学员的分享: 二十三岁时,我爆发恐慌症,就像地狱生活一样...
评分看完书感觉作者也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整本书不像其他的书目一样,没有太多的框架,就像是参观博物馆看到一样陈列品就介绍一样陈列品,他也是想起一个东西就写一个东西,比较像一本随笔。虽然没有十分系统地介绍叙事疗法或者是叙事疗法的核心价值观、方式方法等,但是他总有他...
评分一位中年妇女说故事,作者把她的优点一一写下,然后像颁发证书一样交给对方。 我不能太多“剧透”,细节,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体会。 这样的案例,书中很多。它们就像心灵鸡汤的故事一样。 只是,它们很真实,并不只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而那个震撼你的故事,也许每个...
看完书感觉作者也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整本书不像其他的书目一样,没有太多的框架,就像是参观博物馆看到一样陈列品就介绍一样陈列品,他也是想起一个东西就写一个东西,比较像一本随笔。虽然没有十分系统地介绍叙事疗法或者是叙事疗法的核心价值观、方式方法等,但是他总有他自己的方式,让我们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去感受,感受叙事的魅力。
评分貌似是随手翻完的,想不起里面有什么叙事理念,周志建这个“叙事王子”属于鸡汤型的...不推荐...
评分“她会很不一样,大有出息”,在阅读语言的力量时,想起了在童年时期算命先生说的话。“所有你给出去的东西,都会回到你身上,不偏不倚。” “治疗之美,在于病人和治疗师紧紧连接在一起,让真正改变的动力得以萌芽。”想起心理咨询的疗效因子,治疗关系30%,咨询技术30%,安慰剂30%,其他10%。 “手把手的言传,就是身教,这是一种生命的教育。”想起有个前辈说心理咨询是个手艺活,它需要用最传统的方式学习,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手把手。除了手艺,师傅本身的人格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由书写中“其实我想说的是。。”“最近的我像。。”这两个句式很有意思,可以用起来哇。神奇的隐喻魔法,不说教,不讲道理,也不劝诫,更不是那种“你不要想太多”的肤浅安慰语言。从容的漫步“生活迷雾”与勇于探索“心灵深井”。
评分学了这么久,怎么把心理咨询用到实处,面对小孩子的耍赖,我竟没有想出那么个隐喻故事。
评分"语言创造真实,对话创造一种存在的关系","人不能改变过去,但是可以改变对过去的看法","人需要与他者的互动,去印证自己的 在 ","过去,唯有被理解之后,才会得以消融,转化,也唯有如此,过去才会真的过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