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据《乐育堂语录》的序文,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时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聚徒讲学。然以此言之,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并不合理。《乐育堂语录》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黄元吉与清代黄元吉应非同一人。《新译乐育堂语录》的作者戈国龙所持的态度是“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黄元吉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于清光绪年间讲解《道德经》,后经整理成《道德经讲义》,于光绪十年(1884年)刊刻发行。
关于黄元吉的辞世,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李乐俅的《访道语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另外,根据黄元吉的门人流传,黄元吉是在众弟子簇拥中,将肉身化为清风而去。
黄元吉一生传奇异闻甚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传统内丹集大成者。自黄元吉之后,“天府乐育堂”一派在各地开枝散叶。黄元吉在四川讲课的内容,被门人编纂成书,对于现代道家内丹的修炼仍旧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
根据门人所述,黄元吉是属于道家隐仙派。其法脉传承为:广成子→黄帝→岐伯天师→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陈抟→火龙真人→黄元吉。
黄裳生平于乐育堂传授之讲述,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然已经失佚。
《道德经》是为老子所著之书。老子之伟大在于《道德经》之伟大,《道德经》之伟大则在于它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以实在说不清有多少万言的文字去诠释它,而且永远地言犹未尽。《道德经》没有西方古典哲学的那种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思辩;没有同为东方古典哲学的佛学那种有如身临其境的虚幻和浪漫;也不似同为国学经典的儒学那么现实实用和直截了当。它是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所做的独特的哲学表达,它“大似不肖”。因此,在老子生前和老子死后的相当历史时期内,《道德经》都不如儒学和佛学好么彰显。而至如今,历史距老子已经二千五、六百年,《道德经》之学却赫然而显,并且走出了国门,冲出了亚洲,走上了世界。
有人说“《道德经》将在21世纪成为全人类的主要精神源泉的经典性读物之一”。在西方已经很流行读《道德经》,在中国,喜欢《道德经》的人也很多,但是,现代人习惯于将整体分裂,喜欢为我所用,却不能为我之宝,即不能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自由方式的理论指导,那是人们按现代人...
评分我印象中,道德经说是一本纲领性的读物 为啥说纲领呢,他其实就是再告诉你什么是道,以及道的表现是什么 这个东西吧,普通人看不懂的,就好比说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一样,你知道是这么个的道理,然而你是还是做不到,唯有得了真传实学的门人,在经过学习实作之后才反过头来看,知...
评分说起老子,很多年长者都觉得崇高,说年轻人不爱看周易,不知我黄帝内经,不能体会古人的伟大。老子和孔子不一样,老子从来没能出现在教科书里,肯定有原因,为嘛不宣传我大道教的Boss?受我伪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后,少年们嘴里常提“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老子被说成唯心主义...
评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各种念头分别概念标签 就是有为法,就是这些念头让我们痛苦,我们要直接去质疑念头,或者当念头涌现的时候,只是不接受不抗拒的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它的自生自灭,随波逐浪而非随波逐流,人岂能被自己做的梦给吓死?我们都是大海...
评分读了两天《道德经》和一些后人的注释理解。心中有很多很多想法。体会到很多以前从没有过的感受。思维激烈碰撞,感觉有一股清净之气游走在身体的四肢百脉,奇妙之处无法为外人道(我确定我不是开玩笑的,也从来从来没有读过修真小说)。 后来洗碗的时候看见水,突然想到,水不...
这个版本很好,排版以及注释很适合初学者。
评分短暂背会过,,现在想来都是泪!!
评分短暂背会过,,现在想来都是泪!!
评分道可道,非常道!
评分比较不错的书,注释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