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综合・文化研究
         略说吴宓/冯至
         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兼论《学衡》杂志/乐黛云
         世纪之交的学术话题/董乃斌
         《会通派如是说――吴宓集》前言/徐葆耕
         谒吴宓书/夏中义
         阅读吴宓/叶兆言
         吴宓主编《学衡》杂志的初步考察/王泉根
         吴宓与《学衡》/吴方
         《学衡》杂志的贡献――纪念吴宓先生96周年诞辰/周辅成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李怡
         论吴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李伟民
         层层改变递膻而为新――谈吴宓的文化价值取向/苏敏
         吴宓先生的文化观点/郭兰芳
         吴宓的博雅之士观:清华外文系的教育范式/陈建中/蔡恒
         吴宓文化担当的两种方式――学术论坛与大学讲坛/刘明华
         吴宓和胡适:家族、地域文化及在新文化问题上的争议/张世民
         宗教作为一种可能的现代价值资源――论吴宓的宗教观/王本朝
         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张华
         吴宓与新人文主义/张运华/天祥/方光华
         一个现代堂吉诃德的命运――吴宓及其文化保守主义/龙文懋
         遭遇吴宓与抵抗遗忘/张育仁 
         第二辑 文学・文体研究
         吴宓――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杨周翰
         吴宓――中国比较文学之父/赵连元
         论吴宓的比较文学观/朱徽
         吴宓与中国比较文学/(韩国)李泰俊
         学习吴宓先生“文学与人生”课程讲授提纲后的体会/李赋宁
         理想主义的绝唱――读吴宓《文学与人生》/周国平
         读吴雨僧兄诗集/缪钺
         读雨僧诗稿答书/吴芳吉
         吴雨僧师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吟诗理论及其实践/章克生
         吴宓“诗三境说”的美学价值/蔡恒/杜黎均/姜丁名
         关于吴宓的“三境”说/陈建中
         《吴宓诗及其诗话》前言/吕效祖
         吴宓诗论浅窥/刘健芬
         吴宓文学观散论/刘清河
         胡适与吴宓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观比较/韩星
         吴宓的文学功用论/刘云昌
         知音灼见――评吴宓先生的贾宝玉论/韩进廉
         试论吴宓先生的戏曲/马家骏 
         第三辑 主体・人格研究
         道高犹许后生闻――吴雨僧先生之乐道敬业精神/唐振常
         试谈主编《学衡》杂志时期的吴宓/苏光文
         独立不倚的先觉者――吴宓的文化人格/陈学超
         吴宓的文化个性及其历史命运/徐葆耕
         吴宓人性美的观念与实践/齐效斌
         吴宓的志业理想与人生悲剧――前期日记解读/沈卫威
         论吴宓先生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高益荣
         知识分子的人格重塑――由吴宓第三个28年所想到的/崔延强
         试论吴宓的孤独意识/李伟民
         论毛彦文之不嫁吴宓/金梅
         精神危机中的坚韧与凄凉/杨子彦 
         附录
         估《学衡》/鲁迅
         “写实小说之流弊”?――请教吴宓君:黑幕派与礼拜六派是什么东西!/茅盾
         吴宓小识/朱英诞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素质――陕西吴宓研究史略/蔡恒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