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其中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期前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有传世意义。本书简体字版原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现因何炳棣先生全部著作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亦由中华书局出版。推出精装纪念版。
何炳棣,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1938年大学毕业,旋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博士学位。何炳棣获得博士学位前,已于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往美国芝加哥大学,1965年更荣任同校汤普逊(James Wesf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76年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乃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由于其学术贡献厥伟,他还被香港中文大学(1975)、劳伦斯(Lawrence)大学(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学(1988)赠予荣誉法学及人文科学博士的学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嗣往加州大学鄂宛(Irvine)分校,任历史社科杰出访问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读史阅世六十年》 1何炳棣有才。第六届留美考试第一名,相当于古时科举制度中的状元。我私下以为他的一文胜他人一书,如何氏论胡适一文胜于《胡适杂忆》;何氏在哥大的博士答辩论中论边沁一题胜于我本科经济学教科书中有关边沁种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此书帮助...
评分学霸启示录 ——读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 深究起来,何炳棣的这本学术回忆录在大陆的风行,是颇为奇怪的一件事情。 虽然作为学术大家的身份在学界早已得到公认,但在此之前,何炳棣在大陆出版的著作只有一本《明清以降人口及其他》,况且这本由葛剑雄翻译的明清经济史学术...
评分 评分第六届中美庚款考试史学方法考题(时间三小时) 1、 何谓“外证”(external criticism);何谓“内证”(internal criticism)?试申述外证与内证的方法和原则。 2、 西洋史学三大名著:Henry Thomas Buckle的《英国文化史》、Edward Gibbon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另一部作...
评分《读史阅世六十年》 1何炳棣有才。第六届留美考试第一名,相当于古时科举制度中的状元。我私下以为他的一文胜他人一书,如何氏论胡适一文胜于《胡适杂忆》;何氏在哥大的博士答辩论中论边沁一题胜于我本科经济学教科书中有关边沁种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此书帮助...
读了之后觉得各个阶层都会有天赋高的人,教育和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读经典确实会让人的底子变不一样。人跟人的巨大区别,基因只占一部分而已。
评分第一次讀是2006年,剛結束一年的支教,心情極為抑鬱,讀完之後,覺得這個老頭自大得令人生厭。第二次讀的時候,是2009年秋冬之際。博士班第一個學期,意氣風發,學術抱負爆棚。要以他為榜樣在彼處打出一片天地;這次再讀,已經要打包走人,去德國流浪,這才知道何大師的成功不可複製。
评分把学术路走到极致的金华男人
评分腰封上有杨政宁写的“真性情”字样,如果你以为只是如童稚般的真实或如汪曾祺般的坦荡,那,绝对是低估了这三个字。何老的学问是真的好,为人是真的“真”。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了不起”,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斗,如此剖白自己真是少有。台湾清华张元教授并不推荐学生读这本书,因为老头全书就在说“我有多厉害,别人都不如我”,也许真的是“偏执狂才能成功”吧。那个大时代出来的人写回忆录,总难免会说到历史变革对自己造成的影响,老头绝对没有,他只是一直说,自己是“亲老家衰”,不出人头地无以为求,于是不止要读国内最好的大学,还必须考公费留学,必须要读能读得比别人好的科目,必须要做能引发业内震动的”大学问“。。。这是一个对个人特质非常了解,对个人发展相当明确,对既定目标毫不动摇的人。于是,这本书,推介给同学的职业发展规划课。
评分我认为好的回忆录当如钱理群的《我的精神自传》和何兆武的《上学记》,前者真诚后者幽默,而且少自夸。何炳棣这本对有心治史的人固然好,但我对这种每隔几页就要自夸一下的行文汗颜(自负女神神马的最讨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