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

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小莉,陕西省眉县人。中师毕业后,长期在陕西省宝鸡地区任教。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现在北京市东城区任教。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小莉
出品人:
页数:3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2-5
价格:4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809929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史沫特莱 
  • 左翼 
  • 历史 
  • 现代文学史料 
  • 左翼文学研究 
  • 史料 
  • 近现代史 
  • 考古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为第一本研究史沫特莱的专著,可以纳入民国研究学术系列。

《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立足于大量的第一手史料,资料丰富、翔实。作者收集并研读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美左翼文化运动中与史沫特莱有关的大量英文刊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在讨论史沫特莱的中国活动和写作,跳出了此前以政治为导向、以中国为本位的研究模式,将关注的范围扩展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美两国的左翼文化运动、史沫特莱参与第三国际对华工作以及她的个人境遇、追求等,分析这些因素与她的中国写作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分析和考察史沫特莱作品时,悬置了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史料价值”,把这些作品视作以中国、中国人为对象的话语实践活动。在考察史沫特莱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表征时,引入了其他当事人的回忆文章、作品以及当代史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从而凸显了史沫特莱中国作品的意义生成过程。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失败,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促使大批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向左转。在中、美两国同时掀起了左翼文化运动的高潮。1928年束前往中国的史沫特莱,就是这批知识分手中的一员。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粪文化运动的诸多重要场景中,史沫特莱都曾是现场人物。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资助下,她在上海所从事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工作,成为沟通中,美左翼文亿运动的重要途径。就此而言,史沫特莱在上海期间的活动,为这一时期中、美左翼运动的国际性特征提供了例证。《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从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出发,以史沫特莱关于中国的著述为考察对象,结合她的社会活动,论述了她与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关联和对中国左翼文化的贡献等。作者刘小莉立足于英文文本和史料,细致梳理,呈现一个立体的史沫特莱。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选读。史沫特莱在延安一节倒是很有意思。作为女权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及同情中国红色革命的史沫特莱在延安时想融入革命浪潮,忽略了延安独特的政治文化氛围,无法深入群众却又关心个体生存境遇。真是一厢情愿的悖论。

评分

选读。史沫特莱在延安一节倒是很有意思。作为女权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及同情中国红色革命的史沫特莱在延安时想融入革命浪潮,忽略了延安独特的政治文化氛围,无法深入群众却又关心个体生存境遇。真是一厢情愿的悖论。

评分

选读。史沫特莱在延安一节倒是很有意思。作为女权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及同情中国红色革命的史沫特莱在延安时想融入革命浪潮,忽略了延安独特的政治文化氛围,无法深入群众却又关心个体生存境遇。真是一厢情愿的悖论。

评分

选读。史沫特莱在延安一节倒是很有意思。作为女权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及同情中国红色革命的史沫特莱在延安时想融入革命浪潮,忽略了延安独特的政治文化氛围,无法深入群众却又关心个体生存境遇。真是一厢情愿的悖论。

评分

选读。史沫特莱在延安一节倒是很有意思。作为女权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及同情中国红色革命的史沫特莱在延安时想融入革命浪潮,忽略了延安独特的政治文化氛围,无法深入群众却又关心个体生存境遇。真是一厢情愿的悖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