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與可測性分析設計

可靠性與可測性分析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郵電學院齣版社
作者:丁瑾
出品人:
頁數:211
译者:
出版時間:1996-07
價格:17.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350245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可測性
  • 可靠性
  • 可測性
  • 測試設計
  • 質量工程
  • 係統工程
  • 設計驗證
  • 失效分析
  • 統計分析
  • 工程可靠性
  • 産品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 容 提 要

本書對係統與數字電路的可靠性和可測性作瞭完整的敘述及討論。書

中很多部分是作者多年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的結果。全書共八章。第一、二

章介紹可靠性與可測性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第三、四章討論係統

的可靠性分析及其設計,並介紹瞭人對係統可靠性的影響。第五、六、七

章分彆討論瞭數字電路的測試及其可測性分析設計,重點介紹瞭概率可測

性分析和結構可測性設計。第八章介紹瞭可維性設計,主要敘述瞭失效率

與修復率的分配。

本書對電子、係統工程、自動控製、動力、通信及信息等學科領域有

關的高年級大學生、研究生和工程技術人員是一本有益的參考書。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丁瑾,1964年11月,齣

生於安徽省懷寜縣,1986年

7月畢業地閤肥工業大學,

獲學士學位,1992年6月在

莫斯科動力學院獲博士學位

,1995年2月在北京郵電

大學博士後齣站。現為北京

郵電大學電信係副教授,中

國電瞭學會高級會員。現已

完成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六

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錶的

學術論文五十餘篇。主要研

究興趣是電路、係統和通信

網絡的可靠性和可測性分析

設計,通信係統的性能評估,

模糊神經網絡在係統和網絡

性能分析中的應用等。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基礎知識
1.1概率基礎
1.1.1事件
1.1.2事件的頻率與概率
1.1.3排列與組閤
1.1.4非獨立事件與條件概率
1.2布爾代數的基本定律
1.3隨機變量及其數字特徵
1.3.1隨機變量
1.3.2隨機變量分布及密度函數
1.3.3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及方差
第二章 基本概念
2.1可靠性、可測性研究的必要性
2.1.1研究的背景
2.1.2研究的意義
2.1.3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2.2可靠性函數
2.2.1可靠度函數
2.2.2失效密度函數
2.2.3失效率函數
2.2.4平均壽命
2.3有效性函數
2.3.1維修性函數
2.3.2修復率函數
2.3.3瞬態和穩態有效度
2.3.4小結
2.4可靠性常用的分布
2.4.1二項分布
2.4.2幾何分布
2.4.3泊鬆分布
2.4.4負指數分布及其性質
2.4.5正態分布
2.4.6伽瑪分布(Γ分布)
2.4.7對數正態分布
2.4.8威布爾分布
2.4.9小結
2.5數字電路的故障
2.5.1失效與故障
2.5.2故障模型
2.5.3暫時故障
2.6測試的基本概念
2.6.1激勵與響應
2.6.2測試集
2.6.3故障檢測與診斷
2.6.4故障覆蓋
第三章 係統的可靠性分析
3.1不可修係統
3.1.1串、並聯係統
3.1.2復閤係統
3.1.3錶決係統
3.1.4旁待係統
3.2網絡分解法
3.2.1二項式展開法
3.2.2狀態枚舉法
3.2.3網絡分解法
3.2.4最小路集、割集法
3.3故障樹分析法
3.3.1基本概念
3.3.2故障樹的建立
3.3.3故障樹的最小割集
3.3.4故障樹的計算
3.4模糊分析法
3.4.1模糊可靠性模型
3.4.2串、並聯係統模糊可靠度
3.5馬爾柯夫模型法
3.5.1可修串聯係統
3.5.2可修並聯係統
3.5.3可修錶決係統
3.5.4可修備用係統
3.6半馬爾柯夫模型法
3.6.1更新過程
3.6.2補充狀態法
3.7非拉普拉斯變換法
3.7.1引言
3.7.2數學模型
3.7.3實例分析
第四章 係統的可靠性設計
4.1輕裝設計
4.2冗餘設計
4.3優化組閤設計
4.3.1雙工係統的優化組閤設計
4.3.2混閤冗餘係統的優化組閤設計
4.3.3錶決冗餘係統的優化組閤設計
4.4含約束的優化設計
4.4.1重要度方法
4.4.2動態規劃法
4.4.3搜索法
4.5含人的因素的可靠性設計
4.5.1人為差錯
4.5.2人的可靠性
4.5.3有人參與係統的可靠性設計
第五章 測試碼的産生
5.1故障模擬法
5.1.1並行故障模擬
5.1.2演繹故障模擬
5.1.3同時故障模擬
5.1.4臨界路徑跟蹤
5.2一維通路敏化法
5.2.1故障激活
5.2.2正嚮驅動
5.2.3反嚮跟蹤
5.3布爾差分法
5.3.1布爾差分法的定義
5.3.2布爾差分的性質
5.3.3實例分析
5.4D算法
5.4.1基本定義
5.4.2算法描述
5.4.3實例分析
5.5PODEM算法
5.5.1基本原理
5.5.2算法流程
5.5.3實例分析
5.6FAN算法
5.6.1基本原理
5.6.2算法流程
5.6.3應用實例
5.710值算法
5.7.1基本思想
5.7.2算法步驟
5.7.3實例分析
5.8時序電路的測試序列生成
5.8.1時序電路的模型
5.8.2時序電路展開測試法
5.8.3時序電路功能測試法
5.9概率測試
5.9.1輸入概率優化
5.9.2數據壓縮方法
第六章 可測性分析
6.1引言
6.1.1基本定義
6.1.2可測性分析的應用
6.1.3可測性分析算法分類
6.2CAMELOT算法
6.2.1可控製性值的確定
6.2.2可觀察性值的確定
6.2.3可測性值的確定
6.2.4應用實例
6.3TMEAS算法
6.3.1可控製性值計算的特點
6.3.2可觀察性值計算的特點
6.3.3算法的局限性
6.4 TEST/80算法
6.4.1可控製性值的計算
6.4.2可觀察性值的計算
6.4.3算法步驟
6.4.4算法的局限性
6.5SCOAP算法
6.5.1可控製性值的估計
6.5.2可觀察性值的估計
6.5.3算法描述
6.5.4實例分析
6.6PREDICT算法
6.6.1超級門的概念
6.6.2控製率的計算
6.6.3觀察率的計算
6.6.4測試率的計算
6.6.5實驗結果
6.7STAFAN算法
6.7.1基本理論
6.7.2控製率的統計估計
6.7.3觀察率的計算
6.7.4無偏差故障測試率的估計
6.7.5STAFAN算法的復雜性
6.7.6實驗結果
6.8AVEVAL算法
6.8.1引言
6.8.2控製率誤差的消除
6.8.3扇齣點觀察率的計算
6.8.4故障測試率的估計
6.8.5實例分析
第七章 可測性設計
7.1引言
7.1.1可測性設計的意義
7.1.2可測性設計目標
7.1.3可測性設計思想
7.1.4可測性設計曆史
7.2可測性設計規則
7.2.1利於測試矢量産生的設計規則
7.2.2利於測試矢量施加的設計規則
7.3組閤電路的可測性設計
7.3.1組閤功能設計法
7.3.2Syndrome設計法
7.3.3修改電路設計法
7.4時序電路的可測性設計
7.4.1區分序列的判定
7.4.2可測性設計
7.5掃描設計
7.5.1掃描通路法
7.5.2掃描置位法
7.5.3隨機存取掃描法
7.5.4電平敏感掃描法
7.6內測試設計
7.6.1內測試一般結構
7.6.2內測試掃描設計
7.6.3自測試設計
7.7PLA的可測性設計
7.7.1引言
7.7.2故障模型
7.7.3PLA可測性設計
7.8自測試序列的壓縮
7.8.1引言
7.8.2難測故障分布
7.8.3測試長度的估計
7.8.4壓縮算法
第八章 係統的可維性設計
8.1單元瞬態有效度分配
8.1.1Markov模型的神經網絡
8.1.2神經網絡實現
8.1.3模擬結果
8.2穩態有效度分配
8.2.1串聯係統
8.2.2並聯係統
8.2.3錶決係統
習題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