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匈奴(绘图典藏版)》是一部高原的史诗,陕北这块曾经让匈奴民族留下深深足迹的土地上,在二十世纪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背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新时代来临之际,作者依旧在这里寻觅那个古老民族的遗踪?
高建群,1953年生,当代著名作家,现为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被称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1993年发表《最后一个匈奴》,奠定其实力派作家位置,至今行销过100万册,并引发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现象。其余重要作品还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伊犁马》、《雕像》、《刺客行》、《菩提树》等二十四部,散文集《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等十部,长篇小说《大平原》等。2005年被《中国作家》评为“当代最具影响的中国作家”之一。
感觉并不是那么精彩,故事的叙述并不连贯,作者通过杨家和黑家几代人的人生经历,想要反映出在陕北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刻画陕北人的性格特征。看得出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于陕北土地的深厚热爱,对于陕北的文化和历史的热爱。但是就故事性而言,我觉得,小说太单薄...
评分 评分很不习惯作者的写作方式,这本书也就成了第一本让我读到一半就无法再读下去的书。作者似乎想把这本书作为共产党发展的编年史来写,大段大段的穿插引用文献资料,大段大段的叙述红军的发展历程,大段大段的议论抒情,弄的小说不像小说,编年史不像编年史,繁琐累赘杂的很! 不知...
评分2014年的清明节,跟几个朋友一起商量好去徒步徽杭古道。从苏州到南京,然后又从南京辗转到了安徽绩溪。刚到绩溪县城,放眼望去,皆是青山环绕,人们能活动的地方都受到了群山的限制,不得不让人佩服自然的伟大。当天在绩溪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后就坐车去了徽杭古道...
评分在去福建的列车上,我读完了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 上车前买了这本书,初衷是了解一下匈奴这个叱诧一时的民族。随便翻了一下这本书的开篇,仿佛正合我意,但没想到全书也只有开篇的几页是在阐述匈奴的历史而已,而且这几页文字还是再版时加的。 虽然与我的期望有所不同...
陕北史诗,漫长缓慢的民族分裂与融合和短暂激烈国家革命交织,在一个个小人物身上展开的平凡而又轰烈一生。 感觉比《百年孤独》的拉美史诗更适合东方读者。虽然叙事里不可避免掺杂了一些属于成书年代烙印的政治和哲学思辨的笔墨,但相比于陌生混乱又离奇被称之为魔幻的拉美史诗,可读性和延续性更强一些。 拥抱时代,拥抱世界。苍茫宇宙,浩瀚时间,人类应该站在一起。
评分故事还行,议论太多像评书似的。作者大概压抑太久,要说的话太多。不过说老实话,他想表现的,也没表现得有多深刻,比较表面化地去讲了一个关于性格与命运的概念。
评分看到十二章,实在不喜欢,陕北作家还是看路遥吧。
评分像砖头一样厚,标题让人以为是史书,结果却是本讲革命的长篇,要不是最后写了和索菲亚结婚的事,都让人怀疑作者能不能圆回来呼应书名。
评分陕北,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