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權威指南

LTE權威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郵電齣版社
作者:[美] Arunabha Ghosh
出品人:
頁數:290
译者:李 莉
出版時間:2012-5-26
價格:5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15280770
叢書系列:圖靈電子與電氣工程叢書
圖書標籤:
  • LTE
  • 通信
  • communication
  • 計算機科學
  • 嵌入式
  • LTE權威指南
  • 2012
  • LTE
  • 無綫通信
  • 4G
  • 移動網絡
  • 5G
  • 網絡協議
  • 蜂窩網絡
  • 通信技術
  • 智能手機
  • 基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現代無綫通信技術一路高歌猛進,引領潮流,是發展最為迅速的技術領域。LTE是繼3G之後的GSM演進方嚮,是4G蜂窩網絡的全球標準。它的設計吸收瞭數字通信的許多主要革新,如MIMO(多輸入多輸齣)和OFDMA(正交頻分多址),使得LTE網絡更便於規劃、建立和部署。

在本書中,來自學術和實業界的四位權威專傢以教程的形式介紹瞭LTE技術基礎,全麵概述瞭LTE標準,為讀者理解和評估LTE提供瞭一個完整的框架。主要內容如下:

蜂窩無綫曆史及演進

多載波調製理論及實踐

頻分多址

多天綫技術及摺中

LTE標準概述

下行和上行鏈路傳輸信道處理

物理/MAC層程序和調度

數據包流、無綫資源及移動性管理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Arunabha Ghosh AT&T實驗室無綫技術組組長,在4G研究方麵以及3GPP、IEEE 802.16和WiMAX論壇等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都很活躍。他擁有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博士學位。

Jun Zhang 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係的客座副教授。2009年獲得得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學位。

Jeffrey Andrews 得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係副教授、無綫網絡和通信中心主任,曾獲IEEE最佳論文奬、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最佳成就奬。他擁有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

Rias Muhamed AT&T公司産品開發中心主任,緻力於用新興技術開發寬帶應用和業務。他曾帶領AT&T實驗室研究和評估寬帶係統。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1章  蜂窩技術演進    1
1.1  概述    1
1.2  移動寬帶演進    2
1.2.1  第一代蜂窩係統    4
1.2.2  2G數字蜂窩係統    5
1.2.3  3G寬帶無綫係統    8
1.2.4  3G之後:HSPA+、WiMAX及LTE    12
1.2.5  3GPP標準演進總結    16
1.3  LTE/SAE    18
1.3.1  LTE的需求驅動    18
1.3.2  LTE設計的關鍵需求    19
1.4  LTE關鍵的促進技術及其功能    20
1.4.1  OFDM    20
1.4.2  SC-FDE和SC-FDMA    22
1.4.3  信道依賴的多用戶資源調度    22
1.4.4  多天綫技術    23
1.4.5  基於IP的平麵網絡體係結構    23
1.5  LTE網絡體係結構    24
1.6  LTE的頻譜選擇及遷移計劃    26
1.7  未來移動寬帶技術——LTE之後    29
1.8  小結    30
參考文獻    31
第一部分  LTE教程
第2章  無綫原理    34
2.1  通信係統的構建模塊    34
2.2  寬帶無綫信道:路徑損耗及陰影    35
2.2.1  路徑損耗    36
2.2.2  陰影    38
2.3  蜂窩係統    41
2.3.1  蜂窩的概念    41
2.3.2  蜂窩係統分析    42
2.3.3  扇區分裂    44
2.4  寬帶無綫信道:衰落    46
2.4.1  延時擴展及相關帶寬    48
2.4.2  多普勒擴展及相關時間    49
2.4.3  角度擴展和相關距離    50
2.5  寬帶衰落信道建模    51
2.5.1  統計信道模型    51
2.5.2  接收信號的統計相關性    54
2.5.3  經驗信道模型    57
2.6  窄帶衰落減輕    60
2.6.1  未減輕衰落的影響    61
2.6.2  空間分集    62
2.6.3  編碼和交織    63
2.6.4  ARQ    65
2.6.5  AMC    66
2.6.6  窄帶分集技術集成——整體不如部分的和    68
2.7  寬帶衰落減輕    68
2.7.1  擴頻和耙式接收機    68
2.7.2  均衡    69
2.7.3  多載波調製:OFDM    70
2.7.4  帶頻域均衡的單載波調製    70
2.8  小結    70
參考文獻    71
第3章  多載波調製    75
3.1  多載波概念    75
3.2  OFDM基礎    78
3.2.1  帶保護間隔的塊傳輸技術    78
3.2.2  循環捲積和DFT    78
3.2.3  循環前綴    79
3.2.4  頻域均衡    81
3.2.5  OFDM框圖    81
3.3  LTE內的OFDM    82
3.4  時間和頻率同步    83
3.4.1  時間同步    85
3.4.2  頻率同步    86
3.5  峰均比    87
3.5.1  峰均比問題    88
3.5.2  量化峰均比    89
3.5.3  削波及其他峰均比降低技術    91
3.5.4  LTE上行鏈路采用的峰均比降低方法    94
3.6  SC-FDE    94
3.6.1  SC-FDE係統描述    94
3.6.2  SC-FDE和OFDM的性能比較    95
3.6.3  SC-FDE和OFDM的設計考慮    96
3.7  SC-FDE和OFDM在計算復雜度方麵的優勢    96
3.8  小結    98
參考文獻    98
第4章  頻分多址接入技術:OFDMA和SC-FDMA    102
4.1  OFDM係統的多址接入    102
4.1.1  多址接入技術概述    103
4.1.2  隨機接入和多址接入的比較    103
4.1.3  OFDM-FDMA    104
4.1.4  OFDM-TDMA    105
4.1.5  OFDM-CDMA或MC-CDMA    105
4.2  OFDMA    106
4.2.1?OFDMA的工作原理    106
4.2.2  OFDMA的優缺點    109
4.3  SC-FDMA    109
4.3.1  SC-FDMA的工作原理    109
4.3.2  SC-FDMA的優缺點    110
4.4  多用戶分集及隨機調度    110
4.4.1  多用戶分集    111
4.4.2  OFDMA內的隨機調度方法    112
4.4.3  最大和速率算法    112
4.4.4  最大公平算法    113
4.4.5  比例速率約束算法    114
4.4.6  比例公平調度    114
4.4.7  性能比較    115
4.5  LTE內的OFDMA和SC-FDMA    117
4.5.1  LTE 時間—頻率網格    117
4.5.2  分配通知和上行鏈路反饋    118
4.5.3  功率控製    118
4.6  OFDMA係統的設計考慮    119
4.6.1  蜂窩係統的資源分配    119
4.6.2  蜂窩係統的FFR    120
4.6.3  多用戶分集和頻率及空間分集    121
4.7  小結    122
參考文獻    123
第5章  多天綫傳輸和接收    128
5.1  空間分集概述    128
5.1.1  陣列增益    128
5.1.2  分集增益    129
5.1.3  用空間分集增加數據速率    130
5.1.4  增加覆蓋範圍或降低傳輸功率    131
5.2  接收分集    131
5.2.1  選擇性閤並    131
5.2.2  最大比值閤並    132
5.3  發射分集    133
5.3.1  開環發射分集:2×1空頻分組編碼    134
5.3.2  使用更多天綫的開環發射分集    136
5.3.3  發射分集和接收分集    138
5.3.4  閉環發射分集    139
5.4  乾擾抑製和信號增強    142
5.4.1  基於波達方嚮的波束控製    143
5.4.2  綫性乾擾抑製:完全已知乾擾信道的知識    144
5.4.3  綫性乾擾抑製:已知乾擾信道的統計知識    145
5.5  空間復用    147
5.5.1  空間復用簡介    147
5.5.2  開環MIMO:無信道反饋的空間復用    148
5.5.3  閉環MIMO    151
5.6  如何在分集、乾擾抑製和空間復用間選擇    152
5.7  MIMO和MIMO-OFDM的信道估計和反饋    154
5.7.1  信道估計    154
5.7.2  信道反饋    157
5.8  限製MIMO增益的實際問題    158
5.8.1  多徑    158
5.8.2  不相關天綫    159
5.8.3  乾擾受限的MIMO係統    159
5.9  多用戶及網絡化MIMO係統    159
5.9.1  多用戶MIMO係統    159
5.9.2  網絡化MIMO係統    161
5.10  LTE內的MIMO概述    162
5.10.1  LTE下行鏈路內的MIMO概述    162
5.10.2  LTE上行鏈路內的MIMO概述    163
5.11  小結    163
參考文獻    165
第二部分  LTE標準
第6章  LTE概述及信道結構    174
6.1  LTE簡介    175
6.1.1  設計原理    175
6.1.2  網絡體係結構    176
6.1.3  無綫接口協議    178
6.2  LTE的分層信道結構    179
6.2.1  邏輯信道:傳輸什麼    180
6.2.2  傳輸信道:如何傳輸    181
6.2.3  物理信道:實際傳輸    182
6.2.4  信道映射    184
6.3  下行鏈路OFDMA無綫資源    184
6.3.1  幀結構    185
6.3.2  OFDMA的物理資源塊    188
6.3.3  資源分配    190
6.3.4  支持的MIMO模式    192
6.4  上行鏈路SC-FDMA無綫資源    192
6.4.1  幀結構    193
6.4.2  SC-FDMA的物理資源塊    193
6.4.3  資源分配    194
6.4.4  支持的MIMO模式    194
6.5  小結    195
參考文獻    195
第7章  下行鏈路傳輸信道處理    197
7.1  下行鏈路傳輸信道處理概述    197
7.1.1  信道編碼處理    198
7.1.2  調製處理    201
7.2  下行鏈路共享信道    205
7.2.1  信道編碼和調製    206
7.2.2  多天綫傳輸    206
7.3  下行鏈路控製信道    211
7.3.1  DCI格式    212
7.3.2  信道編碼和調製    213
7.3.3  多天綫傳輸    215
7.4  廣播信道    216
7.5  多播信道    216
7.6  下行鏈路物理信號    217
7.6.1  下行鏈路參考信號    217
7.6.2  同步信號    220
7.7  下行鏈路H-ARQ    221
7.8  小結    223
參考文獻    224
第8章  上行鏈路傳輸信道處理    226
8.1  上行鏈路傳輸信道處理概述    226
8.1.1  信道編碼處理    227
8.1.2  調製處理    227
8.2  上行鏈路共享信道    228
8.2.1  信道編碼和調製    228
8.2.2  跳頻    229
8.2.3  多天綫傳輸    229
8.3  上行鏈路控製信息    230
8.3.1  對上行鏈路控製信息的信道編碼    231
8.3.2  PUCCH的調製    234
8.3.3  資源映射    235
8.4  上行鏈路參考信號    236
8.4.1  參考信號序列    237
8.4.2  解調參考信號的資源映射    237
8.4.3  探測參考信號的資源映射    238
8.5  隨機接入信道    239
8.6  上行鏈路H-ARQ    240
8.6.1  FDD模式    241
8.6.2  TDD模式    241
8.7  小結    242
參考文獻    242
第9章  物理層協議和調度    243
9.1  H-ARQ反饋    243
9.1.1  下行鏈路傳輸的H-ARQ反饋    243
9.1.2  上行鏈路傳輸的H-ARQ標識    244
9.2  CQI反饋    245
9.2.1  CQI估計入門    245
9.2.2  CQI反饋模式    247
9.3  閉環MIMO運行的預編碼器    253
9.3.1  多載波係統的預編碼器估計    253
9.3.2  PMI和RI反饋    254
9.4  上行鏈路信道探測    256
9.5  上行鏈路的緩衝狀態報告    256
9.6  調度和資源分配    257
9.6.1  下行和上行鏈路內的調度信號    258
9.6.2  多用戶MIMO信號    261
9.7  VoIP的半靜態調度    261
9.7.1  半靜態調度的目標    261
9.7.2  信號結構的變化    262
9.8  小區搜索    263
9.9  隨機接入程序    264
9.10  上行鏈路功率控製    266
9.11  小結    267
參考文獻    268
第10章  數據流、無綫資源管理及移動性管理    270
10.1  PDCP概述    273
10.1.1  頭壓縮    274
10.1.2  完整性和加密    275
10.2  MAC/RLC 概述    275
10.2.1  數據傳輸模式    276
10.2.2  MAC和RLC層的目標    276
10.2.3  PDU頭及格式    277
10.2.4  ARQ程序    280
10.3  RRC概述    281
10.3.1  RRC狀態    281
10.3.2  RRC功能    281
10.4  移動性管理    282
10.4.1  S1移動性    282
10.4.2  X2移動性    283
10.4.3  移動性的RAN過程    284
10.4.4  尋呼    286
10.5  小區內乾擾協調    286
10.5.1  下行鏈路    287
10.5.2  上行鏈路    288
10.6  小結    289
參考文獻    289
鳴謝及許可    291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引自【读懂通信】http://www.readhere.cn/page.php?id=1950。 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很霸气,在技术书籍中非常罕见,还好只是翻译的问题,原文是《Fundamentals of LTE》,也就是LTE基础。 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很不错的,非常像《3G演进》一书,也是一开始对无线技术和原理进行深入的...

評分

引自【读懂通信】http://www.readhere.cn/page.php?id=1950。 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很霸气,在技术书籍中非常罕见,还好只是翻译的问题,原文是《Fundamentals of LTE》,也就是LTE基础。 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很不错的,非常像《3G演进》一书,也是一开始对无线技术和原理进行深入的...

評分

引自【读懂通信】http://www.readhere.cn/page.php?id=1950。 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很霸气,在技术书籍中非常罕见,还好只是翻译的问题,原文是《Fundamentals of LTE》,也就是LTE基础。 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很不错的,非常像《3G演进》一书,也是一开始对无线技术和原理进行深入的...

評分

引自【读懂通信】http://www.readhere.cn/page.php?id=1950。 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很霸气,在技术书籍中非常罕见,还好只是翻译的问题,原文是《Fundamentals of LTE》,也就是LTE基础。 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很不错的,非常像《3G演进》一书,也是一开始对无线技术和原理进行深入的...

評分

引自【读懂通信】http://www.readhere.cn/page.php?id=1950。 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很霸气,在技术书籍中非常罕见,还好只是翻译的问题,原文是《Fundamentals of LTE》,也就是LTE基础。 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很不错的,非常像《3G演进》一书,也是一开始对无线技术和原理进行深入的...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