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齋夢餘

蕓齋夢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日報齣版社
作者:孫犁
出品人:
頁數:334
译者:
出版時間:2007-1
價格:19.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0028564
叢書系列:名人名傢書係
圖書標籤:
  • 孫犁
  • 散文
  • 蕓齋夢餘
  • 詩歌隨筆
  • 說真話
  • 工具書
  • 敢說真話的老頭
  • 『書。中國』
  • 古典文學
  • 夢境敘事
  • 文人情懷
  • 詩詞意境
  • 閑適生活
  • 書齋文化
  • 哲思探索
  • 隱逸精神
  • 審美追求
  • 心性修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蕓齋夢餘》主要內容包括:我們這裏所說的散文,不隻區彆於韻文,也區彆於有規格的小說,是指所有那些記事或說理的短小文章,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雜文。但現在雜文一詞,又好像專用於諷刺瞭。隨便翻開一部古人的文集,總是分記、序、傳、書、墓誌等等門類,其實都是散文。魯迅先生的集子也是如此,雖稱雜文,但並非每篇都意寓諷刺。

我最喜愛魯迅先生的散文,在青年時代,達到瞭狂熱的程度,省吃儉用,買一本魯迅的書;視如珍寶,行止與俱。那時我正在讀中學,每天下午課畢,就迫不及待地奔赴圖書閱覽室,伏在報架上,讀魯迅先生發錶在《申報•自由談》上的文章。當時,為瞭逃避反動當局的檢查,魯迅先生每天都在變化著筆名,但他的文章,我是能認得齣來的,總要讀到能大緻背誦時,纔離開報紙。

中學畢業後,我沒有找到職業,在北平流浪著,也總是省下錢來買魯迅的書。買到一本書,好像就有瞭一切,當天的飯食和夜晚的住處,都有瞭著落似的。

不久,我在白洋澱附近的同口小學找到一個教員的職位。在這個小學校裏,我當六年級級任,還教五年級國文和一年級的自然。白天沒有一點閑暇,等到夜晚,學生散瞭,同事們也都迴傢瞭,我一個人住宿在有著大天井的院子裏,室內孤燈一盞,行李蕭條,攤在桌子上的,還是魯迅的書。這裏說的魯迅的書,也包括他編的雜誌。那時,我訂閱瞭一份《譯文》。

同口的河碼頭上,有個郵政代辦所,我常到那裏去匯錢到上海買書。那時上海的生活書店辦理讀者郵購,非常負責任。我把文章中間的警闢片段,抄寫下來,貼在室內牆壁上,教課之餘,就站立在這些紙條下麵,念熟後再換上新的。

古人說,書的厄運是水、火、兵、蟲。其中兵、火兩項,因為喪失瞭補救的可能性,可以說是書的最大災難瞭。抗日戰爭爆發,我參加抗日行列。我在離開傢鄉之前,把自己艱苦搜求,珍藏多年的書,藏在草屋的夾壁牆裏,在敵人一次“掃蕩”中被發現,扔瞭滿院子。其中布皮金字、精裝的,漢奸們認為可以換錢,都拿走瞭。剩下一些,傢裏人因為它招災惹禍,就都用來燒火和換掛麵,等到我迴傢時,隻剩下幾《蕓齋夢餘》,其中有一本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此後,我的書,也經過不少滄桑,《蕓齋夢餘》卻一直在手下,我給它包裹瞭新裝,封為“群書之長”。

抗日戰爭年代,每天行軍,輕裝前進。除去脖項上的乾糧袋,就是掛包裏的這幾《蕓齋夢餘》最重要瞭。於是,在禾場上,河灘上,草堆上,岩石上,我都展開瞭魯迅的書。一聽到繼續前進的口令,纔敏捷地收起來。這樣,也就引動我想寫點文章,嚮魯迅先生學習。這樣,我就在魯迅精神的鼓舞之下,寫瞭一些短小的散文,它們是:有所見於山頭,遂構思於澗底;筆錄於行軍休息之時,成稿於路旁大石之上;文思伴泉水而淙淙,主題擬高 岩而挺立。

我的戰友,大多是青年學生,而且大多是因為愛好文學,尤其是愛好魯迅的書,走上革命的徵途的。在這個徵途上,要經常和飢餓、寒冷、酷熱、疾病鬥爭,有些人是犧牲在拒馬河、桑乾河或滹沱河的兩岸瞭。他們書包裏的書,也帶著彈孔。

我們的書,都是交換著看,放在一起看。大傢對書是無比珍重,無比愛惜。我現在想,不知道愛惜書籍的人,恐怕是很難從事文學創作吧。沒有見過不愛惜器具的工匠,和不愛惜武器的戰士。不好的書,沒人愛惜它,也是理所當然的。

藝術的生命力,是個復雜的問題,不好解答。魯迅先生的書,可以斷定是永久的瞭。它的影響是如此之廣大,持續時間已經是如此之長久。“五四”以前以後都是無與倫比的。梁啓超不能比,章太炎也不能比。

中國的散文作傢,我喜歡韓非、司馬遷、柳宗元和歐陽修。歐陽修在寫作上是非常嚴肅的。他處處為讀者著想,為後人著想,直到晚年,還不斷修改他的文稿。他最善於變化文章的句法,力求使它新穎和有力量。

魯迅先生的散文,究竟好在什麼地方?我們能夠追蹤學習的,有哪些方麵?構成藝術的永久生命,有哪些條件?

藝術創造上的真、善、美,如果這樣解釋:這三個字要求,作傢站在無産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抱著對廣大人民的善良願望,抒發真實的感情,反映工農兵真實的情況;在語言

藝術上嚴肅認真,達到優美的境界;作傢的思想,代錶新生的進步的力量和思潮,又和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閤。我們按照這些要求認真做去,那麼,我們的作品雖然不能傳世,也可以使當時當地的讀者,得到有益的參考。

我們在抗日戰爭期間,曾經油印瞭魯迅先生的一篇《為瞭忘卻的記念》,給初學寫作者參考。這篇散文、是先生晚期的血淚之作。在極端殘酷的戰爭年代,每讀一遍,都是要感動得流眼淚的。具體地說,像這樣的文章’就包含瞭以上的三字要素。隻要人類社會還存在真和假、善和惡、美和醜的矛盾和鬥爭,魯迅先生的散文,就永遠是人民手中製敵必勝的鋒利武器。

這就叫不朽的著作。

與此相反,最沒有生命力的文章,莫過於封建帝王時期的八股試捲瞭。考試一完,這些試捲就被廢紙店捆載而去,忙著去作紙的還魂。就是那敲開瞭門的“磚頭”,也避免不瞭作為廢品處理的命運。

因為這些文章,說的都是假話。是替聖人立言,說的都是空話;是在格子裏填文章,沒有絲毫作者自己的真實情感。

如果在一篇短小的散文裏,沒有一點點真實的東西:生活裏有的東西,你不寫;生活裏沒有的東西,你硬編;甚至為瞭個人私利,造謠惑眾,它的壽命就必然短促地限在當天的報紙上。

大體說來,從事文藝工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多活些日子,多有幾個讀者。經過認真努力,是會得到好的結果的。但是,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這包括主客觀兩方麵的復雜的條件。

寫作,首先是為瞭當前的現實,是為人民服務。隻有對現實有用的,纔能對將來有用。不能設想,對當前說來,是一種虛妄的東西,而在將來,會被人們認為是信史。隻有深刻反映瞭現實的作品,後代人纔會對它加以注意。

編《古文辭類纂》的那個姚鼐說過,在唐朝,誰不願意做韓愈那樣的文章,但終歸還是隻有一個韓愈。能做到李翱和獨孤及,也就不錯瞭,姚鼐的目標,大概定得高瞭一些。

但是對我們來說,目標是要遠大的,努力是要多方麵的。在我們的時代,由於阻礙限製文藝發展的許多客觀條件逐步排除,攀登藝術高峰的可能和人數,一定是要超邁前古的。

學習魯迅的散文,當然不能隻讀魯迅一傢的書。魯迅生前給我們介紹中國古代散文,翻譯外國散文,都是為瞭叫我們取精用宏,多方藉鑒。現在還有青年認為:魯迅隻叫我們讀外國作品,不叫我們讀中國古書,這是片麵理解魯迅的話。我們翻翻魯迅日記,直到晚年,他一直在購買中國古書和研究中國古代文獻。有的青年說,中國古文已經成瞭古玩,在掃除之列,這也是不對的。中國古代文獻,並沒有成為古玩,而是越來越為廣大人民所掌握,日益發揮古為今用的現實作用。各個階級都在利用它,我們無産階級當然不能把它放棄。隻有理解曆史,纔能更好地理解現實。當然,首先應該正確全麵地理解現實,纔能正確全麵地理解曆史。魯迅的散文,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中國古代散文,是不能不很好研究的,這當然並不是反對讀外國的古典散文。總之,古今中外,無不瀏覽,經史子集,在所涉獵,這樣營養纔能豐富,抵抗力纔能增強。

學寫散文,也不能專學散文一體,對於韻文,也要研究。散文既然也叫雜文,參考的文章體式,就不厭其雜,越多越好。魯迅的散文,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關於散文(代序) 孫 犁
・1・
保定舊事
在阜平
――《白洋澱紀事》重印散記
服裝的故事
童年漫憶
聽說書
第一個藉給我《紅樓夢》的人
平原的覺醒
文字生涯
吃粥有感
書的夢
畫的夢
鄉裏舊聞(節選)
度春荒
木匠的女兒
菜虎
外祖母傢
吊掛及其它
大嘴哥
新年懸舊照
報紙的故事
亡人逸事
母親的記憶
蕓齋夢餘
關於花
關於果
關於河
火爐
牲口的故事
書信
昆蟲的故事
移傢天津
父親的記憶
小販
木棍兒
雞叫
黃葉
菜花
轉移
吃菜根
看電視
記春節
樓居隨筆
觀垂柳
觀藤蘿
聽鄉音
聽風聲
覓哲生
老同學
故園的消失
殘瓷人
我的綠色書
鞦涼偶記(三則)
扁豆
再觀藤蘿
後富的人
記秀容
・2・
夥伴的迴憶
憶侯金鏡
憶郭小川
迴憶何其芳同誌
悼畫傢馬達
談趙樹理
悼念李季同誌
大星隕落
――悼念茅盾同誌
悼念田間
關於丁玲
記鄒明
悼萬國儒
記陳肇
悼康濯
・3・
生辰自述
文學期刊的封麵
關於散文創作的答問
再談通俗文學
――緻賈平凹同誌
蕓齋瑣談(節選)
談妒
談纔
談名
談諛
談諒
談迂
談書
官浮於文
談照像
談自裁
文林談屑(節選)
自然生態
文字疏忽
名山事業
賓館文學
風燭庵文學雜記三抄
庚午文學雜記(節選)
作傢與新潮
作傢與文化
作傢與道德
作傢與經濟
希望
文事瑣談
老年文字
文過
文慮
野味讀書
文場親曆記摘抄
又一次文過
罪名種種
“老說告退,又死盯著文壇’
我和青年作傢
――文場親曆記摘抄
作傢的文化
・4・
書衣文錄
曹子建集(上)
漢簡綴述
達夫書簡
勸戒四錄一
通誌略
傾蓋集
太平禦覽
唐玄序集王義之書金剛經
兒女英雄傳
洛陽伽藍記校釋
揮�錄
智囊全集
小引
書衣文錄再跋
耕堂讀書記(節選)
《莊子》
陸機《文賦》
買章太炎遺書記
買《世說新語》記
耕堂讀書隨筆(節選)
《司馬相如傳》
《鬍適的日記》
《劉半農研究》
讀《後漢書捲七十三・硃穆傳》
耕堂題跋(節選)
題《知堂談吃》
題《紀曉嵐文集》
題《漢婁壽碑》
題模印磚畫
題《秦淮廣記》
題《籃齋古印集》
題文集珍藏本
《金瓶梅》雜說
理書續記
《兩般鞦雨庵隨筆》
《魯岩所學集》
《李文忠公外部函稿》
《章氏叢書續編》
《品花寶鑒》等新印本
《金石學錄》
《金石文鈔》
《古刻叢鈔》
《愛晚廬隨筆》
吳組緗材料
・5・
《方紀散文集》序
張誌民小說選序
賈平凹散文集序
近作散文的後記
《秀露集》後記
文集自序
《澹定集》後記
序的教訓(《耕堂序跋》代序)
《尺澤集》後記
《孫犁散文選》序
《遠道集》後記
《陋巷集》後記
《無為集》後記
談鏡花水月(《蕓齋小說》代後記)
文集續編序
《麯終集》後記
編後記 劉夢嵐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總有些政治思想夾雜,破壞瞭散文的美

评分

仍是惆悵懷舊

评分

太過於執著瞭,活在過去的老人

评分

隨筆集 沒事可以翻翻

评分

總有些政治思想夾雜,破壞瞭散文的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