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
1908-1986
法国著名女作家、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女权运动先驱,与萨特维持终身伴侣关系,拒绝婚姻、选择不生育。
彼伏瓦著作极富,有小说、戏剧、游记与学术著作等。1949年出版经典著作《第二性》,从生物学、社会学、政治学的观点,全面思考女性话题,被誉为“女性主义之母”,对妇女运动影响极大。她的回忆录(《一个良家少女的回忆》《年富力强》《时势使然》《了结一切》《告别的仪式》)被称为“法国一代知识分子生活史”。
1947年 1月,被《纽约客》誉为“最美丽的存在主义者”的波伏瓦拿着灵魂伴侣萨特的介绍倍抵达美国,展开为期四个月的旅行。 1948年,她在法国出版日记体游记《波伏瓦美国纪行》,起初并不受关注。如今这。本书已经绽放光芒,被视为游记中的扛鼎之作。波优瓦游遍了美国的城市与乡间,沉浸在美国文化、习俗、人物与风景中。这是一本心灵游记,作者着力于观察美国的人文精神.对美国心灵的分析一针见血。这次美国之旅,更使她结识美国作家艾格林.从此背着萨特展开一段十多年的越洋爱情。
完整的读完《美国纪行》,让我想到了另一位文化学者,传播学领域的奇才麦克·卢汉的一句名言——“鱼离开了水之后,才知道水的存在。对于波伏娃的美国之行,也同样适用。 对比那些同样是或旅、或居在美国的“法国人”,波伏娃没有拒绝融入生活环境,她有着对于法国文...
评分完整的读完《美国纪行》,让我想到了另一位文化学者,传播学领域的奇才麦克·卢汉的一句名言——“鱼离开了水之后,才知道水的存在。对于波伏娃的美国之行,也同样适用。 对比那些同样是或旅、或居在美国的“法国人”,波伏娃没有拒绝融入生活环境,她有着对于法国文...
评分本来是想看一本小说的,在拿不定主意看哪一本的时候,发现了放在书架上的这本<波伏瓦美国纪行>.翻开来看,里面是波伏瓦在美国时写的日记.一个哲学家的生活日记不像学术的书籍那样艰深,读下来还是应该别有一番情趣的. 在描述生活状态的同时,针对美国的文化,波伏瓦作为...
评分本来是想看一本小说的,在拿不定主意看哪一本的时候,发现了放在书架上的这本<波伏瓦美国纪行>.翻开来看,里面是波伏瓦在美国时写的日记.一个哲学家的生活日记不像学术的书籍那样艰深,读下来还是应该别有一番情趣的. 在描述生活状态的同时,针对美国的文化,波伏瓦作为...
评分本来是想看一本小说的,在拿不定主意看哪一本的时候,发现了放在书架上的这本<波伏瓦美国纪行>.翻开来看,里面是波伏瓦在美国时写的日记.一个哲学家的生活日记不像学术的书籍那样艰深,读下来还是应该别有一番情趣的. 在描述生活状态的同时,针对美国的文化,波伏瓦作为...
艺术家永远是最理直气壮的批判家。另,海南出版社的翻译,还是膜拜吧。。。
评分有好多地方戳到美国的痛处了。处处显示了欧洲跟美国的不同之处,思想上冲突之处。很有价值。 有一句话说得好:纽约有爵士乐,但是没有咖啡文化。可能只有欧洲人才能体验到咖啡文化给他们带来的身心愉悦吧。 喜欢或者不喜欢美国生活,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它仅仅是一个战场,你要找到自己的激动。
评分没看完
评分很好看的一本书,有深度,但不难读。另外翻译的很好,很久不见这么好的翻译文笔了。
评分很好看的一本书,有深度,但不难读。另外翻译的很好,很久不见这么好的翻译文笔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